【#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师德教育的必要性》,欢迎阅读!

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师德教育的必要性
英国19世纪道德学家斯迈尔斯曾说过: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品格之高下。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在于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关键在于教育的发展,而教育的发展最终奠基在基础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这一早教事业上。幼儿是明天的太阳,幼教是奠基的事业,因此,幼儿教育是天底下最神圣最光荣的职业。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奠基阶段,如果没有一个扎实、良好的启蒙教育,就会影响其后的更高层次的发展。幼儿教师是人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第一开智者,是教幼儿如何做人的先行者。我们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我们是幼儿效仿的榜样,因此这就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要具有知识与能力的素质,更应该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一个具备良好师德修养的幼儿教师带给幼儿的不仅是个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以及人格的完整。所以,我们幼儿教师必须正人先正己,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使自己具有全面的良好的专业素养,才能在今后的幼教工作中尽职尽责地浇灌花朵。 一、爱岗敬业、献身幼教事业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幼儿教师的职业是苦中求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有远大的理想,才能积极地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的义务。孩子把老师比作妈妈,意义在表达孩子对你的依赖和尊重,同时也表现了幼儿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我们现在的在校生应该树立“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化红烛照人囊”的决心,把它作为我们的座右铭,树立正确的苦乐观,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幼儿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 二、像母亲一样爱每个孩子是师德教育的核心
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作为幼教老师,教育好孩子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幼儿教育的对象都是3-6岁的孩子,他们幼小,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情系孩子,像母亲一样爱每一个孩子,热爱并尊重每一个孩子,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进行交往。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不管是顽皮的,还是文静的,不
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也不管他们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样,孩子就会感到在老师面前表现都同样有机会得到肯定。
给孩子一颗爱心,他们就会认可你,给孩子一颗爱心,他们就会永远亲近你,给孩子一颗爱心,他们就会喜欢你,给孩子一颗爱心,他们就会感到幼儿园如家一样温暖,给孩子一颗爱心,他们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区关爱别人。幼儿一旦体会到教师的这种情感的爱,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最终达到完成历史赋予我们幼儿教师的崇高使命。我们学前教育的学生首先要培养对孩子的爱心,将来才能做一名称职的幼儿教师。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说明身教重于言教。尤其是幼儿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在幼儿教育中,教师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是最值得依赖的人,你的举手投足,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教师的道德水平,决定着幼儿的道德水准。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养的重要时光,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来看,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观,使我们的幼儿养成了任性,骄傲等不良的道德行为和意识,因此,我们做幼儿教师的一定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使孩子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修养。
总之,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师行无小事,处处皆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直接的影响。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做为一名幼儿教师,没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怎么可能胜任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呢?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名学生,我们在学校接受学习的时候,要勇于开拓新视野,发展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多读书、广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来丰富知识,获取信息,从而更加了解有关幼儿的心理发展和身体发展的新动向,获取第一手有价值的教育理论,做一个真正博学多才的人,使将来的我们在幼儿面前更有说服力、教育力、指导力、凝聚力和亲和力,使我们更好地胜任幼儿教师这一崇高而神圣的工作。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0D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