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党员学习心得体会

2022-10-06 14:32: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5党员学习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党员,体会,心得,学习,2015
2015年党员学习心得

最近,按照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人文院的教师党员积极参加了学院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学习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等文献。通过这阶段的学习,我对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增强了参加先进性活动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在此,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先进性教育的关键是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先进性是我们党的性质的集中体现,是立党、兴党的核心。党的先进性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中央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体现了时代要求,反映了党的建设的规律。在全党开展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宏伟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伟大事业的重要举措。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因此,我们要从关系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深刻地认识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充分认清自己的责任,以端正的思想,积极的态度,求真的精神,务实的作风,投身到教育活动中去,确保实现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求。 二、先进性教育的核心是强化党员的先进性意识。要自觉做到政治上坚定,思想上领先,行为上表率,作风上过硬。党的先进性与党员个人的先进性有着内在的联系。党的先进性,既要由党的整体来体现,也要由党员个人的表现来体现。坚持党的先进性,不仅需要我们党,也需要我们每一个党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走在全社会的前列,走在时代进步的前列,走在人类文明的前列,走在急难险重的前列,肩负起时代赋予党的使命,发挥应有的先进、模范作用。 三、先进性教育的目标是要在具体工作中体现先进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就要在自己的工作和实践中,全面体现“三个代表”的要 求,我们教师党员应在实践党的宗旨和学院党委的决定上做表率。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立足本职,尽心尽责,心系学校,勇挑重担。坚持在教育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中塑造共产党员的先进形象。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具体的事情做起,扎扎实实工作,实实在在为学校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要争做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院党委决定的模范。要在勤奋学习,提高能力上作表率。要有促学校发展之能,必须不断的学习。要把学习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一方面,要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等政治理论学习。另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学习映本学科前沿发展的理论知识。通过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展思路,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学术修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们还应该在提高道德修养、塑造高尚师德、师风上做表率。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还表现在道德品质与职业道德上做表率。要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坚定理想信念,时刻不忘以共产党员的党性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师德、师风。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质量观、教学价观和人才评价观,要做到热爱教育事业,诲人不倦,认真钻研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在备课过程中不断吸纳新信息或最新研究成果。要热爱、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公正对待所有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以及和谐校园进程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篇二:2015年党学习心得体会

党员学习心得体会

学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以来,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多次集中辅导,认真自学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读本》《新党章》和《之江新语》等资料,通过学习和思考,对党员应具备的素质、应履行的义务、应享有的权利、应承担的责任有了进一


步的明了和定位,对党员的先进性要求有了更加清晰具体的理解,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如:对党的理论,政策,方针,学习的还不够深入,不够自觉;为人民服务的热情还不够高。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一定严格要求自己,克服自己的不足,发扬和保持党的先进性。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还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坚守党的政治纪律。深入持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讲话精神,切实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理想信念。

2、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善于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学生学习),主动接受先进文化,用现代文化武装自己。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的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作教师的首先要理解,掌握这种文化,并在工作中不断推动这一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3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执行好群众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情系学生;为学生服务。

4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要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做到不说则已、说了就干,少说多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好,只争朝夕、雷历风行,高标准、高效率的推进工作

5坚决抵御不良之风。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是我们党与人民保持密切联系的法宝。苦在前,享受在后。自觉抵制贪图享乐,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之风,追求健康,有益、俭朴、文明、科学工作和生活。

总之,本人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勤于思考,努力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经常性反思,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格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篇三:2015党员学习四个全面心得体会 2015党员学习四个全面心得体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民族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小康”这个炎黄子孙追逐了千百年的伟大梦想,被中国共产党人赋予了新的时代意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应该是“全面覆盖”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诸方面,包括城市与乡村的不同地域,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所社会群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囊括全地域、全群体、全方位的小康,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所有领域、地域和群体。中国梦就是让每个中国人有更出彩的人生。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既是中国在几十年的时间内要完成的历史使命,也要放在世界潮流的大背景来考量,放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大逻辑下来思考,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大趋势下来谋划。“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依据现实、着眼长远,立足中国、海纳世界,问题导向、规律支持,是深刻把握社会规律、正确运用发展规律的创造性成果。

的问题、体制的问题,还是治理的问题、力量的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实现民族复兴,也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问题。我们要的民族复兴,是追赶走过300多年历程的世界现代化潮流,是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国力和形象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四个全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出路,都是着眼和朝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全面深化改革是体制机制的现代化转型,全面依法治国是现代治理的基本方式,全面从严治党是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必然要求。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实现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发展规律。

“四个全面”协调推进中国发展。“四个全面”的核心词是协调推进。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勾画了一幅当代中国发展的全景图。深入分析协调推进的实践基础可以看出,协调推进是有效应对和化解系统矛盾、复杂矛


盾的正确选择。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看,我国要在世界范围新科技革命的大趋势下,寻找和开发经济发展新的动力、新的增长点。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尚未走出低迷、普遍增速放缓的环境中,在新的经济节奏、新的经济条件下,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机制、发展样式、发展路径。“四个全面”正是要确立我国在世界大格局中发展的自强之道、稳定之道、长久之道。从中国发展的全局看,经济社会各种关系紧密勾连,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个领域相互制约,不能单项独进、一花独放。一个战略目标系统依赖三个战略举措支撑系统,改 革的成功依赖法治国家的建立和从严治党的奏效,反之亦然。协调就是统筹兼顾各种关系、各种矛盾、各个领域,实现均衡发展,不协调就不能推进,只有协调才能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当代中国全面进步的发展规律。 “四个全面”引领中国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向经济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的趋势性变化,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本身就成为经济社会的一种新常态。新常态是客观形势要求与主体能动作用相结合的产物。推动当代中国的全面发展进步,创造中国发展新常态,首先要有合乎发展规律的战略布局。可以说,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这很大程度上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塑造的结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构建了中国发展新常态的基本框架。这就是以中国梦为民族愿景,以全面小康为近期目标,以中国道路为发展基石,以深化改革为前行动力,以法治建设为治理方略,以执政党建设为力量保证的发展新常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中国发展新常态的基本秩序。这就是中高速发展与中高端水平相匹配,强化改革动力与保持社会稳定相协调,破除沉疴积弊与重塑政治生态相结合,纠风反腐提振党心与保障民生、凝聚民心相一致,加强党的领导权威与增社会创造活力相统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中国走向新常态的发展规律。

“四个全面”培塑中国发展社会主体。人是发展的主体,实现民族复兴是一代代中国人接续奋斗的伟大事业。民族复兴根本在人。在民族复兴进程中培养塑造亿万有理想、有能力、有毅力、有德行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人,是民族复兴、长治久安的育人工程。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8600万中共党员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先进分子和形象代表。培塑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社会主体,特别是全体中国共产党人走在民族复兴的前列,担当民族复兴的先锋,是中国梦能否实现的主体保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于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同时也是在造就能够创造和享用全面小康的人民;着力于全面小康的体制塑造和法治基础,同时也是在塑造与中国制度相适应、与现代法治相融洽的公民;着力于打造担当起民族复兴历史重任的先锋队,同时也是在用中国共产党人的样子来影响熏陶中国人的样子。民族复兴与主体塑造相辅相成,民族觉醒和全民奋起达到什么程度,民族复兴就能达到什么程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的主体规律。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y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