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师要用好教育惩戒权》,欢迎阅读!
教师要用好教育惩戒权
2020-12-31
教育部办法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颁布,许多老师都转发了这个消息,从老师们转发这一举动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老师们其实是非常支持的。
的确,教育是需要惩戒的。
如果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无所畏惧,教师制定的规则,提出的要求,就只能凭借学生对学习的责任心和热爱去执行,而就是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是毫无责任心,对学校教育提不起任何兴趣,对教师毫无敬畏感,这部分学生就很容易藐视课堂,无视其他同学,于是就有了校园欺凌、学习态度敷衍、扰乱课堂纪律等行为。
在此之前教师批评教育孩子是全靠自己把持的,如果一不小心被家长举报,教师就是弱势群体,没有任何详细的法规可以依据,家长有什么不满,教师只能受着,甚至还会出现家长恶意造谣老师的恶性事件。
这个条例一出,老师们有了理直气壮的惩戒学生的底气:教师可以拥有惩戒权,学生的行为问题超出一定的范围,教师可以进行惩戒。
当然,这个条例并不意味着老师可以随意惩戒孩子,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个条例给了老师们惩戒的底气,也保护了孩子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老师们可以惩戒,但不能乱惩戒。
那么,作为教师该怎样用好惩戒权呢?
首先,利用惩戒权之前先自省:我是在惩戒还是在发泄个人情绪? 做老师很容易被学生气到,比如这个孩子故意挑衅老师,那个孩子恶意拖欠作业,另外一个又去故意打骂同学,这种情况老师们就非常容易被孩子惹怒,但是这个时候请老师们一定要注意:这个时间不适合进行惩戒,一惩戒就容易出格。
比较好的方式就是,教师在冷静之后再去思考该如何惩戒,这时候的惩戒措施和惩戒强度都会是比较适当的。
其次,惩戒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改正缺点,不是让孩子“吃苦头”。 为了惩戒而惩戒是一定要避免的。
有些孩子的确比较顽劣,一贯以来的行为作风都是非常不符合一个学生的行为规范的,这时候我们就会萌生“让他尝尝惩戒的滋味,吃吃苦头,看他今后还敢不敢!”的想法。
的确,惩戒可以让孩子望而生畏,但我们更要清楚的是,我们惩戒的目的是让孩子变得更好。而不是为了过去的错误付出代价。
做了错事代价固然是要付出的,但是这个代价是否能够更好地让孩子改成自身的问题也是非常值得思考的。
比如孩子作业没做,究竟是罚站合适还是补上作业并写反思比较合适? 比如孩子今天打了人,究竟是让他打扫教室卫生还是罚抄学生守则? 教育是即兴的,不能排练,每天都有许多许多的教育现场问题需要老师们去处理,我们不可能处理得尽善尽美,但是我们心里只要明确一个宗旨:惩戒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改正错误,我们的行为就不会偏离目标太远,至于细节上是否做得到位,事后想到再去弥补也是完全可以的。
作为家长,也不要太恐惧,惩戒权的出台并不是说老师们可以肆意惩罚孩子,家长们心里要明确的是:孩子们的行为约束有了更规范的指导,老师们的惩戒只会更合理,更有效。当然,部分老师的惩戒可能仍旧会失当,作为家长,与老师交流探讨也是可以的,只是,抹黑甚至污蔑老师恶意惩戒的乱象希望真的可以结束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mX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