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以儿童的视角解读文本(教学反思)

2023-02-24 20:42: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以儿童的视角解读文本(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下册,人教,视角,反思,解读
以儿童的视角解读文本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

《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回,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作者以充满讽刺的手笔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作了细致的刻画,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吝啬鬼形象,可谓是人物描写的经典之作。

这篇课文原滋原味的选入课文,属于明清时的白话文,用词用句很多都跟现在不一样,短短的三百几个字,看起来很简单,然而在学习的过程里发现孩子们要读顺这篇课文都不容易,稍不留意字音就错了,字序就颠倒了。更别说文中人物的关系、理解人物了。有孩子竟然说:“赵氏是严监生的孙子,因为她叫严监生‘爷’“赵氏为什么要挑掉灯草让严监生死去,不挑他不是就可以不死了吗?”让人哭笑不得。于是逐渐的修改教案,把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理解文中字词的意思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

在小说里,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这其实是说明他不是一个点不起两茎灯草的人。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严监生那种爱财胜过爱命的吝啬鬼形象呢?说出吝啬这一个词很简单,然而学习中孩子更多的还是浮于表面,体会不深。怎么办? 一、重视古今文字表达的不同。

为解决孩子读准音断对句,逐渐的修改教案,把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理解文中字词的意思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通过晒一晒,考一考让孩子在游戏中交流,正音,有了兴趣的导向和互相的纠正,再让孩子自己读读,几次到位的读后这下孩子的读就落实了。 二、搜集课外资料,丰满人物形象。

严监生原名严致和,是一个非常富有的人,“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粮成仓,童仆成群,牛马成行”。对于这样一个人,本应该丰衣足食,但是平日里,他“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常小儿子要吃时,在熟肉店里买四个钱的哄哄他就是了”他这样拼命地节制一切费用,终于营养不良而染了疾。即使生病以后,仍旧“每晚算帐,直算到三更”,病得吃不下饭,还要在“家前屋后走走”,看守他的财产。卧床不起了,还一心“想着田上要收早稻,打发了管庄的仆人下乡去,又不放心,心里只是急躁。 病入膏肓时,还“舍不得银子吃人参”。这种对财物的过分爱惜,该用不用,足可见其吝啬。在教学感悟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时,通过在适机地补充严监生的背景资料了解他的家庭背景和平日的表现,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细读文本,抓人物的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习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的时候,抓住面对大侄子、二侄子、奶妈一再的误解时摇头的细节描写,让学生观察动作的异同,揣摩严监生此时此刻他的内心,引导学生体会严监生的急切,心急火燎。“没人能理解他,没人能读懂他,此时的严监生真是有口不能言啊,如果可以,他会说什么呢?”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引领,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进人物内心,真正感悟到严监生的吝啬。 三、反复的朗读,融入自己的感受

知道了课文的内容,只有通过融入体会的读才能让孩子们投入自己的情感。融入自己的感受去读,读出病重时的可怜,摇头时的生气、着急和绝望……不断的提高要求,从读顺句子到有滋有味的读,争取让听的人感觉到人物就在眼前,孩子们的读不断的进步。


四、放手质疑,让孩子提出自己的问题

孩子不懂得究竟在哪儿?孩子最感兴趣的究竟是什么?课中的质疑有肤浅如“赵氏是男的女的?”也有深入的思考“开始总不得断气,为什么现在登时就断了气?”更有不谙世事可爱“要是不说出来那严监生不是可以不死啊?”“灯草值多少钱啊?”孩子们看到的想到的总是和我们预想的有着不同,尊重他们的认知让他们自己讨论,孩子们更有兴趣也更专注。

孩子眼睛里的课文兴趣点、难点总跟我们预设的有着不同,更多的关注他们关注的,我们才发现我们的教学还该有许多的改变。语文课堂中关注儿童的视角、信任孩子的能力还任重道远。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jG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