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系本科生精读书目四十种

2023-03-05 01:45: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历史系本科生精读书目四十种》,欢迎阅读!
历史系,精读,本科生,书目,四十
历史系本科生精读书目四十种

(参考稿)





上学期有同学要求推荐一份阅读书目,许多同学都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建议,魏亦乐同学还提供了一份十分详尽的书目,令我感动。我考虑了很久,因为每门课都有参考书目,本书目不宜太多,觉得提供一份少而精的参考书目,尤其是作为历史系本科生理应精读的书目,可能更有意义,于是草拟这份书目。民国时期,梁启超列出过《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胡适之列出过《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不过,梁启超称胡适的书目“文不对题”,可见,何等书重要也是见仁见智的事情。这份书目是我个人的意见,对于世界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论著相对薄弱,还有待完善。

之所以选择这些书,有几点考虑:一是基本典籍。四年时间很短,不可能读尽中外经典,有选择性地读一些基本经典,非常必要。二是史学理论的著作。理论可以开启我们的研究思路,打开研究之门,真正掌握一种理论是受益终生的事。三是一些代表性的名家著作,大家在读这些著作时,可以感受大师的风范,享受阅读的快乐。现发给大家,仅供参考。 1. 《论语》(版本甚多,可选择名家注疏本。 2. 《老子》(同上) 3. 《庄子》(同上) 4. 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5. 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6. 司马光:《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 7. 刘知几著,赵吕甫校注:《史通新校注》,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年。 8. 章学诚著,仓修良编注:《文史通义新编新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5

年。 9. 洪迈:《容斋随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10. 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长沙:岳麓书社,1994年。 11. 永瑢等编:《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 12. 希罗多德:历史,王以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初版,1997再版。 13. 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北京:三联书店,1956年。 14. 汤普森:历史著作史》上、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15. 古奇:《十九世纪的历史学与历史学家》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 16.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 17.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陈晓琳译,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

年。 18.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

年。 19. 福柯:《知识考古学》,谢强、马月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 20. 勒华拉杜里:《蒙塔尤》,许明龙、马胜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21. 勒高夫等:《新史学》,姚蒙编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 22.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外二种),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23.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24. 顾颉纲:《古史辨自序》,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25. 钱穆:《国史大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26.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台北: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2年。 27.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与《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2年。 28. 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研究》与《论戴震与章

学诚》,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 29. 林耀华:《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社会研究,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

30. []许理和:《佛教征服中国:佛教在中国中古早期的传播与适应》,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31. []本杰明·史华兹:《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南京:讲述人民出版社,2004

年。

32. [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33. []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年。

34. []黄宗智主编:《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 35.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36. 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37.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 38. 罗志田:《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中国文化与学术》,北京:中华书

局,2003年。 39. 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 40. 王晴佳、古伟瀛:《后现代与历史学:中西比较》,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3年。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fH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