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礼仪总结》,欢迎阅读!

幼儿园中班礼仪总结 1、在教学中渗透,丰富礼仪认知。
教育学认为:德育与智育的'融合与互动是课堂教学的规律,德育与智育血肉相连,相互促进。因此,我们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如:在组织语言活动《谁做得对》时,我首先让幼儿观察图片,说说“哪个对”、“哪个错”,然后再请幼儿说说“为什么”、“应该怎样做”,通过讨论、争辩,使幼儿懂得了在公共场所应该怎样做,丰富了幼儿对公共场所礼仪的认知。然后通过欣赏歌曲,使幼儿懂得了不小心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要说“对不起”,请求别人的原谅。可见,有计划的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可以使幼儿学到一点知识,懂得一点道理,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 2、开展实践活动,内化礼仪品质。
教育家蔡元培认为:“道德不是熟记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实行。随时随地,抱着实验的态度。”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培养,是由“行”到“情”,再由“情”到“知”的转化,然后将知、情、行合而为一的过程,要重视为幼儿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体会礼仪行为的意义,内化礼仪品质,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因此,可以布置适当的任务让他们去做,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练习,使他们
在实践中体会乐趣,加深印象。 (1)游戏活动
在区域角中,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练习使用礼貌用语,并学会了不同场合、不同角色的礼仪行为。如幼儿在“泡泡超市”中,学会了招待客人的礼仪; (2)任务活动。
事先设置好任务,让幼儿去完成,让幼儿的礼仪行为得到训练。如派幼儿去其他老师那里拿教玩具、去传达室向爷爷拿活动室钥匙等多种任务活动,通过在这些活动中的反复练习,使幼儿的礼仪行为在真实的情景中获得知、情、行的统一。从这次活动不难看出,要把一种礼行为转化为幼儿内在的品质,光靠说教是不够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
3、家园互动教育,养成幼儿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发挥着各自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幼儿园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因此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一方面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另一方面教师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充分发挥家教园地的作用,多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培养幼儿形成良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aQ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