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陋室铭》和《晋书》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欢迎阅读!

《陋室铭》和《晋书》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节选自《陋室铭》)
(二)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②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③,意怡如④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⑤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⑥。
(选自《晋书》)
【注释】①耽:非常爱好。①营:谋求。①斗储:一斗粮食的储存。①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①哂(shěn):讥笑。①通儒:指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斯是陋室________ ①其妻患之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①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语段(一)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
4.比较两个语段,说说刘禹锡与王欢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答案】
1.这 以……为患,为……担忧
2.①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①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学识渊博的儒者。
3.从生活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
4.相同之处:安贫乐道。不同之处:刘禹锡居室简陋,生活高雅,品德高尚;王欢安于穷困,专心求知。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这是简陋的房。斯,这。
①句意为:他的妻子很担心这种情况。患,担心。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丝竹,音乐。案牍,官府的公文。句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①重点词语:弥,更。遂,终于。句意: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3.本题考查要点是筛选提取文中的信息,归纳概括要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调素琴,是陋室的环境;往来无白丁”,写出陋室主人交往的人物;阅金经”,写日常生活,学生要注意概括全面。
4.《陋室铭》与《安贫乐道》的共同点非常明显,都是安贫乐道。不同点不是很明显,学生需注意甲文注重写生活品德,乙文侧重描写王欢求学,就能抓住要点。
故答案为:①这;以……为患,为……担忧;
①①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①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后来终于成为学识渊博的儒者;
①从生活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
①相同之处:安贫乐道。不同之处:刘禹锡居室简陋,生活高雅,品德高尚;王欢安于穷困,专心求知。
【点睛】
①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①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Ww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