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校学生网络党建研究的文献综述》,欢迎阅读!

高校学生网络党建研究的文献综述
新媒体的兴起,对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文献综述的角度,以概念界定、高校学生网络党建研究脉络、研究现状以及综述分析与总结的四个方面分析了目前高校学生网络党建研究的现在及未来发展方向,旨在对提高高校学生网络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做有意探索和研究。
标签:高校 学生 网络党建 研究
一、前言
网络是新媒体时代开展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载体和新平台,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网络党建创新已经成为加强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选择,也是破解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存在问题的必由之路和现实需要。所以,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积极实践,努力开拓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二、高校学生网络党建的概念界定
高校学生网络党建是区别于传统党建工作而言,高校基于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手段、方式,建设以网络为载体,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现实与虚拟相结合,在信息传播、信息沟通领域创新、延伸、拓展的学生党建工作新机制、新模式[1]。
高校学生网络党建具有复杂性、开放性、虚拟性、平等性、共享性、交互性、超时空性、自由性和无限性等特点[2],目前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应主动占领网络教育新阵地唱响主旋律。
三、高校学生网络党建研究脉络
通过“中国知网”主题检索找到最早关于高校网络党建的文章,是刘从富2001年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上题为《论建设高校党建网络阵地的基本要求》的文章。文中提到应对各种媒体信息网络化迅速发展,舆论引导和网上宣传的新要求,高校党建工作要积极迎战、主动出击,认真研究信息网络的技术和特点,加快建设党建网络使其成为富有战斗力和时代特点的教育新阵地。文中作者除了提出”高校党建网络建设应突出针对性和前瞻性,建设富有吸引力的党建网络阵地,内容体现时代性;提出了高校党建网络可以开辟“党委信箱”、“网上论坛”等展示开放性;提出了高校党建网络可以通过展示丰富生动的图片、影片、录像体现生动性和实效性等具体设想[3]。文中的研究论述在目前的高校党建网络建设中应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2001年高校网络党建概念提出后一直到2008年,高校网络党建的研究文章数量较少,而从2011年开始高校网络党建类的研究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文章有了明显上升。例如通过中国知网主题检索发现,共有高校网络党
建相关论文300多篇,其中2001年至2007年每年1-5篇,2008年至2010年每年13-19篇,2011年至2016年每年40-55篇。通过相关文献材料分析,笔者认为主要与两个影响因素有关:一是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用传统的高校学生党建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和适应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据统计截止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50.3%,基本覆盖所有高校大学生群体;二是党中共对网络党建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网络党建、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等若干文件政策。所以高校网络学生党建创新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
四、高校学生网络党建研究现状
笔者从中国知网进行文献篇名检索“网络党建”的文章发现,截止到目前共有868条,“高校网络党建”文章294条,“高校学生网络党建”文章82条,只占“网络党建”文章总数的9.4%,占“高校网络党建”文章总数的27.9%,说明在理论研究领域高校学生网络党建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笔者参阅大量高校学生网络党建类期刊论文和相关学位论文的文章,对有代表性的文章观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发现目前高校学生网络党建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研究高校学生网络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有的文章分析了网络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着重论述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的意义,强调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要以战略眼光来看待此项工作,创新观念、与时俱进,积极做好学生党建进网络工作。[4]也有的文章分析了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阐述了网络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的新机遇,强调了利用网络进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利用网络推进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5]等等。这些文章都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时代,高校学生网络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研究高校学生网络党建工作的方法创新
有的文章以学生论坛为例提出高校基层网络党建的路径选择,并提出现实对接虚拟的党建同步常态机制的设想。[6]也有的文章从建立“网络新闻发布渠道”、创建“网络党校”、组建“网络支部”、构建“网络信箱”四个维度出发,不断拓展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领域和新方法。[7]。
五、结语
目前高校学生网络党建研究还只是将传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内容和功能简单地搬到网络上,如高校网站中“党建”专题网页、“群众路线专题”、“三严三实教育专栏”、“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栏”等,或者以学生党建活动新闻报道居多,这样的网络党建与传统党建类似对高校大学生缺乏吸引力;高校学生网络党建工
作形式单一、缺乏互动,真正进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还有太多的空白点。笔者认为高校学生网络党建,应通过变革党建传统的组织管理、党建活动形式、党建教育学习模式,结合大学生特点,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微信、微博、QQ空间、网络党支部、微课等,形成开放式、交互式的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习、教育、宣传、管理、联系、监督、舆情控制、交互沟通的新模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界限和党组织之间的壁垒,提高高校学生黨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对高校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谢仁成.“网络党建”的特点[J].视听界,2005(5):60.
[2]胡蝶.高校网络党建工作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5.
[3]刘从富.论建设高校党建网络阵地的基本要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1(Z2).
[4]蔡晓平.网络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5).
[5]王凯.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0(1).
[6]江乃兵,章晶晶.高校基层网络党建的常态化建设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论坛为例[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2(11).
[7]杜林.高校学生党建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的实践探索及可行性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4).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Wf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