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提质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2023-02-21 01:47: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减负提质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欢迎阅读!
减负,作业,数学,小学,设计
减负提质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摘要 减负提质是当今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如何在减负的同时提质,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除了要变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还要精心设计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在设计作业时做到精炼化、趣味化、层次化、生活化、多样化,真正实现作业的质的增效,量的减负

关键词 减负提质 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减负提质是当今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如何在减负的同时提质,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除了要变革课堂教学,提高课教学效益,还要精心设计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一份有价值的数学作业,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深化理解所学的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能让学生在有价值的作业引导下自主建构学习的过程,真正实现减负提质。

一、作业设计精炼化

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总量。教育部、各省市也多次发文:小学生作业量不得超过1小时。如果一味追求数量,易使学生丧失对作业应有的良好情绪,甚至产生厌学心理。虽然迫于压力,学生也能完成任务,但是采取消极应付方法,只会适得其反,导致效能低下。反之,过少的作业量,蜻蜓点水,也达不到巩固掌握知识的目的。因此要精心设计选择作业内容,努力做到精练、巧练、趣练和有针对性的练。同时,也要注意在布置的作业中既要有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等硬件作业,又要有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形成技能、激发兴趣等软件作业。

二、作业设计趣味化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言: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到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有趣,就要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东西,激发他们的惊奇感。如小学年级数学学习89的加减法一图四式后,我出示 “142+27=169”,让学生写出“27+142=?,169-27=169-142=学生起初很诧异,随后大多数孩子自信地举起了小手,并准确地说出了答案。我大势表扬了孩子们,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加法交换律和加减法关系,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三、作业设计层次化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面对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的个体,教师要考虑每个层面的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程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收获,让他们各取所需,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优等生,要求表述要简洁、严密,质量要又好又快,学会举一反三,能拓展应用,有创新思维;对于中等生,要求注重质量,有一定的速度,不满足于一种解答方法,明白算理,思维分析要全面、深入、掌握方法;对于学困生,要求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解答过程认真、耐心,要对其多鼓励多引导。


对于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减少单纯知识型的作业,布置一些应用型和探究型的作业。如:我在教学了按比例分配之后,给这部分学生留了这样一道拓展练习:将一个长24厘米,宽16厘米,高7厘米的长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1)怎样切,表面积增加得最多,增加多少?(2)怎样切,表面积增加得最少,增加多少?然后对于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只布置一些基础型,知识型的作业,如:那节课后我给这部分学生只布置了这样的题:(1)一个长方体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高是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一个长方体无盖的玻璃鱼缸长是1.2米,宽是3分米,高是5分米,做这个鱼缸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以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 四、作业设计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数学教育是面向大众的教育,应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学习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意识去观察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习了时分的认识后,我让学设计快乐的星期天。学生在设计活动中发挥了主动性、积极性,人人争做时间的主人,从而学会合理科学的安排自己的一日生活。

学生的头脑中还没有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意识,那么,作为数学教师,就应该精心设计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连的作业,使学生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信念。

五、作业设计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1、善用操作性作业。

操作性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图形与几何的内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学时可让学生亲手制作,通过亲身体验搭建起知识结构物化与内化的桥梁,来促进知识的理解,并在课堂上对其作品进行展示。这不仅是知识的运用,更是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 2、巧用实践性作业。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量与计量的内容。例如,学习了《克与千克》后,家庭作业就是:掂一掂不同的实物,估一估,称一称等,感受1千克和1克的质量。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后,让学生绕着400米的操场走两圈半。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知识有所体验,促进理解。 3、妙用整理性作业。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每个单元结束后的整理复习 在每一单元新授结束后都可用,尤其适合中高段学生。这一板块的内容是重在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重新梳理,旨在形成清晰的脉络,从而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可让学生先回顾所学知识,再用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在设计此类题时,要求教师对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和重难点知识都应做到胸中有数,了如指掌。

总之,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设计数学作业,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创新。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精心设


计、优化数学作业,让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多一点空间去探索,多一点时间去思考,多一点机会去体验,多一点困难去解决,多一点自由去呼吸,真正实现作业的质的增效,量的减负 参考文献

1】吴正宪.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2】任勇.任勇与学习指导.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1.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Vu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