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霜:扶贫日志的背后

2022-11-20 09:21: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刘霜:扶贫日志的背后》,欢迎阅读!
扶贫,背后,日志,刘霜
刘霜:扶贫日志的背后

作者:张亚婷 杜俊利

来源:《共产党员·上半月》 2019年第5



核心阅读

驻村不到一年,写下扶贫日志300余篇、10万多字,制定脱贫计划,调整产业结构,整治村容村貌,刘霜和工作队用实际行动向前现城村村民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这是一本我从20183月驻村以来写下的扶贫日志,300余篇,10万多字,它记录了我工作队走访入户、跑设施项目、治理村容村貌的点点滴滴。”说这话的人叫刘霜,是邯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驻邯郸市大名县北峰乡前现城村第一书记。

20183,刘霜经单位选派到前现城村任第一书记。她带领工作队从群众需求最迫切的工作入手,赢得了组织肯定和群众认可,荣获“2018年度河北省脱贫攻坚贡献奖”。

“老百姓的期盼就是我们该干的事儿。”这是刘霜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来了个娇气的城市姑娘,能干啥?”刚入村时,乡亲对刘霜持怀疑态度。那天晚上,百姓的质疑让刘霜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为了获得村民的信任,刘霜和工作队走家串户查找致贫原因,到老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家中促膝长谈,征询他们对村庄发展的意见。入村不到一个月,她们就完成了全村贫困户的走访,确定了110个建档立卡户,逐户制定了脱贫计划

帮助乡亲办理残疾证和低保证,为他们改造危房;为乡亲种的大蒜、花生找销路;为村里80名儿童开展公益捐助、为贫困孩子准备过冬棉衣……这些事慢慢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

如今,刘霜这个“外来人”已经被村民视作亲人,村民经常来找她拉家常,会时不时地送烙饼、包子……



20184月初的一天,贫困户袁英民找刘霜聊家常。不到45岁的袁英民比同龄人显得苍老许多,她丈夫患有尿毒症,本来的小康之家,一下子没有了收入来源。“我也想干点儿事,但要照顾家里的病人,没法出去,就盼着在家门口有活儿干。”

刘霜知道,袁英民的一番话不仅代表她自己,也代表了大部分村民的想法。如何让半劳力、弱劳力在家门口就业成了她的心事。

刘霜和工作队首先把村里的服装微加工厂“收了编”,为其争取加工订单,并租赁缝纫机,加工厂承诺优先雇佣贫困户人员。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村里又新建了一个集体微加工厂。如今,两个微加工厂已带动了周围5个村120余人就业。另外,村里进一步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建成了蔬菜大棚、落实了光伏发电项目……随着这些产业的推进,老百姓的钱包也随之鼓了起来。




20187月中旬,一场大雨使得进村的路寸步难行,村内更是泥泞不堪。看到村民推着车子吃力地往前走,刘霜急忙上前帮一把:“大姐,这是干什么去?”“去乡里买菜,这路泥得不能走,我们村要是能变成美丽乡村该多好!”

这位大姐的抱怨没有错,前现城村是全乡人口大村,9条街道60多个胡同,村容村貌亟待治理。

面对集体零收入的现状,刘霜和工作队在邯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帮扶资金的基础上,呼吁社会力量,推进人居环境建设。刘霜先是动员全村干部群众对主街道和胡同进行硬化,对原有的坑塘、垃圾场进行彻底清理,并在上面建成两个广场,安装路灯,精心制作文化长廊……村容村貌得到改观。

“每个驻村干部背后都是多多的心酸和眼泪,但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就应该扎根在最艰苦的地方,啃最难啃的骨头,拔最难拔的寨……”刘霜在日志里写道。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LT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