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班里调皮的孩子

2022-08-26 12:58:0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对待班里调皮的孩子》,欢迎阅读!
班里,调皮,对待,孩子,如何
如何对待班里调皮的孩子

从事幼教工作已经有10年了,在接触的每个班级都会有那么几个特调皮的孩子,真的是让人伤透了脑筋。他们渴望得到人们的爱,不希望常常受到父母或老师的责骂。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往往对于调皮孩子的教育方式很多是采用责骂,凭借自己的“威严”管理孩子。其实,我发现调皮的孩子也有他本身的优点,如活跃、聪明、经历充沛、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等等。

“调皮”幼儿的许多行为与普通幼儿的表现并没什么两样,只是程度上更强烈一些;许多“调皮”的行为,还蕴含着积极向上的因素,如好玩、好动、好问是探索求知的表现,不听话往往反应出孩子有主见,好争斗则体现出孩子有进取心等。比如,户外活动进行拍球训练,许多孩子都照着我的方法进行练习,宁宁却把球夹在双腿间前后不断的跳跃,因为年龄小,身体不协调的原因,好几次都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疼得他呲牙咧嘴的。爬起来后他仍乐此不疲的重复该动作,班里的孩子们都觉得很好玩,纷效仿。看着这么多的小朋友跟着宁宁违反“规则”,老师不免会大发雷霆,因为考虑到安全问题,会马上制止。可是,看到他们玩得这么开心,我没有制止和训斥,而是首先肯定了宁宁的玩法,然后,带有启发性的对小朋友说:“看来皮球的玩法还真多呀!可是你们的年纪还小,做这样的动作容易让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所以咱们先想想如何把球玩出花样,又不让自己受到伤害吧!”孩子们听了老师的话开心极了,玩出了许多新花样。可见,


对于调皮儿童的教育,的确要讲究教育艺术

常听老师们抱怨:“我们班那个调皮鬼,天天批评都不行。我一听到这样的话,就想到“常常批评”而没有效果。是呀,每天都是用同样的“台词”批评孩子,没有效果是理所当然的。从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直持续一种相同的刺激在心理上很容易产生一种“不敏感”,到后来也就感觉不出那是一种刺激了。调皮儿童本身就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如果教师每次批评的话都一成不变,他们就会当作耳旁风;教师批评的话换成另一种说法,或许能给他们一点新鲜的刺激,从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班里的浩浩小朋友喜欢藏同伴的东西,教师常用“浩浩你怎么又把别人的玩具藏起来了,这个星期不给你小红花了。”来批评他,还不如说:“浩浩真不错,愿意帮小朋友把玩具收拾好,不让玩具弄丢。”浩浩听到这些话后,感到老师还是信任自己,他就会自觉的克制藏同伴玩具的这种行为。

我觉得孩子如果做了坏事,老师应该蹲下,牵起孩子的手,温柔的跟他说话,这叫“柔中施教”。老师蹲下去,和孩子的眼睛齐高,然后慢慢地牵起小孩子的手温柔地说话。这时,小孩子对老师的这种姿势,会觉得不可思议而新奇,对于老师说的内容自然会听得很清楚。这个方法之所以能发挥效果,主要是“这一蹲”,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距离,而且从心理上使幼儿和教师贴得更近了。尤其对于调皮儿童,他们更希望自己能得到教师的亲近,当教师蹲下来和他的视线交流处在同一高


度时,他们觉得教师是多么的亲切可爱,自然而然地,你训诫他的话也就很容易听进去了。

孩子的一些过分调皮行为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当然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有时情况有了好转,过一阵子又会出现反复,如果一时松懈,就可能前功尽弃。因此,对待“调皮”孩子,教师要有打持久战的心里准备,一时改不了的要耐心等待,积极引导,要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孩子就有变好的一天;而暂时改变不了的要注意巩固,不断强化。只要教师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恒心,最终会收到“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

总之,调皮孩子是很有“个性”的,他们的这些个性恰恰体现了创造性人才的突出特征。正如阿莫纳什维利所说的:“没有儿童的顽皮,没有顽皮的儿童,就不能建立真正的教育学。”因此,在面对班里的“调皮”孩子时,我们不仅不应该厌恶、排斥,而应该正确认识到他们身上的独特价值,并用发展的眼光、开放的心态、正确的培养方法来引导调皮孩子,使他们身上潜在的独特价值得以充分发挥,让他们的世界充满着传奇色彩。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By.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