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读后感》,欢迎阅读!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读后感700
字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读后感
对于唐诗许多人都能当场背出几首,随口即来,但是如果让你把一首诗从头至尾详细讲解下来,恐怕很多人未必能阐释的通透明白。相信这种情况是很普遍的,毕竟我们只背诵了唐诗的内容,而没有对诗的内涵进行深刻理解或研究。我就是这种只会背诵几首的人,但不知其具体意义,也不明白唐诗到底美在哪里,只是觉得唐诗朗诵起来朗朗上口,非常惬意,甚至只是追求数量上的积累。
读了《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之后,才发觉自己以前对唐诗的认识太过肤浅,好多地方甚至都是理解错误的。之前在学校里或书本上学过的唐诗,当时真的是不求甚解,只求背诵,然后背过去后也都不甚明了,经过通读蒙曼老师的《四时之诗》,果然通透明朗了许多。
比如说到上元节,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元宵节,蒙曼老师以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为例,其中“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写出了上元节这天晚上长安城内张灯结彩的绚丽景色,一派盛世大唐的瑞祥跃然纸上,后两句“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则写出了上元
节的重点习俗,即青年男女情窦初开之时,男儿身骑骏马来回奔驰,女儿浓妆淡抹宛若桃李,都在相互释放自己的个人魅力以此寻找意中人。这个活动在平常晚上根本没有的,但在今晚举国欢庆的日子里,大家都沉浸在这股融融的欢乐当中。最后一句“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一句描写了美好时光总是短暂易逝,虽然金吾卫这一天晚上也不用宵禁,但是时间的玉漏已经提醒狂欢中的人们,夜已深,须早点回家。作者认为古代的上元节才是真的情人节,因为由上可知这晚上男男女女确实在相互吸引,而作为今日的情人节七夕,其实在古代并不是情人节。七夕又称乞巧节,确切的来说是女儿节,为什么是女儿节呢?有诗为证,杜牧的《七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个生活在皇宫里的宫女,在七夕这天晚上,虽然身在富贵皇宫中,却只得孤零零的“小扇扑流萤”,最后在夜色中坐在“凉如水”的“天阶”上,呆呆地“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个女子对爱情的渴求而不得的凄凉景象,而这种现象恰好发生在七夕。当然也有唐诗《乞巧》,“七夕今宵望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一诗更是确切无疑的写出了女子望月乞巧的现象,而无一男子参加。
蒙曼老师对于唐诗烂熟于心,她通常着手于一词一句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4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