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鉴赏》《塞上听吹笛》教案

2022-08-17 12:44: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鉴赏》《塞上听吹笛》教案》,欢迎阅读!
文版,塞上,宋词,选修,唐诗
《塞上听吹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诗中的感情。

难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设计 一、 激趣导课,揭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借景抒情的诗,也学过爱情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边塞诗,什么是边塞诗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出示课件)??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边塞诗是??《塞上听吹笛》

揭示课题,板书:《塞上听吹笛》 二、 自主学习,明诗意 (一) 初读古诗,引入意境 1、我们一起欣赏这首诗。

2、自己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正确。 3、指名读,注意读出停顿。 (二)、交流初读情况

1、结合课后注释理解和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古诗的理解。 2、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教师借机指导 三、想象诵读,悟诗情

1、孩子们,你们闭上眼睛,我来描述师的意境,想象一下这幅画面,好吗? 冬去春来、大地解冻、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已经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多么和平宁谧的气氛啊,在如此苍茫而又澄明的夜色中,戍楼中传来熟悉的《梅花落》曲调。风传笛曲,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关山。这风吹的仿佛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 2、出示问题,引导读、悟: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从中你有什么感受? 2)诗中表现了戍边将士的什么精神?


3、师:孩子们,我们带着这些感受一起朗读一遍。 四、创设情境,入诗境。 师生赛读、小组赛读、展示赛读 五、迁移运用 展示描写边塞的诗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描写边塞的诗 钜鹿赠李少府 高适

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 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 投壶华馆静,纵酒凉风夕。 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

这是高适的另一首边塞诗,他还有很多描写边塞军事的诗歌,课下找一找、读一读。 今天我们学了高适的这首《塞上听吹笛》,李白也有一首描写听吹笛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欣赏:

同样是吹笛,同样是听《梅花落》,李白和高适表达的感情一样吗?请试着说一说你的感觉。

好,最后,我们一起带着高适的情感一起背诵《塞上听吹笛》

练习题(一)

下面是一首高适的诗歌,阅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点评"风吹一夜满关山"在词语锤炼方面的妙处。 答案

1)最突出的特色是虚实结合,前两句"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写得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天空中洒下明月的清辉。《梅花落》本是一种曲调,作者拆开用,又构成了虚景,仿佛飘落的不是笛声而是梅花的花片,这样,虚实交错,


构成了美妙阔远的意境。

2"风吹一夜满关山"的妙处A、化声为形,风吹的就不是音乐声,而是四处飘散的梅花一夜之中和香和色洒满关山,与雪净月明的实景相映成趣B、用了通感的方法,战士由听曲而想到形状,想到了故乡的梅花,向读者透露了战士的思乡之情

练习题(二)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①,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②烟柳,曲江③池馆,应待人来。

[]①高兴亭,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正对南山。 ②霸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③曲江: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

1)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的画面?(3分)

2)下阕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分) 答案

1开篇两句渲染了秋日里边地紧张的战争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地描绘出一幅边地悲壮雄浑的画面。(答案要有"战争气氛""悲壮雄浑的画面"类的内容,同时要扣住诗的内容加以描述。

2)以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描写长安之景。"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暮云不知何时已经散去,露出皎洁的明月,多情的月亮把诗人遥远中长安照得如同白昼;"桥烟柳,曲江池馆"都在多情地等待着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抗金战争的前景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抒发了胜利在望的感情。艺术手法2分,具体分析3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4O.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