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论家园共育实践中的焦点问题及改善策略》,欢迎阅读!

试论家园共育实践中的焦点问题及改善策略
作者:阴赕
来源:《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17年第2期
河北省涿州市第一幼儿园阴燚
摘要:本文针对新入园幼儿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不信任、幼儿生活习惯养成过程中的家园不同步、科研课题研究过程中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等三个方面的焦点问题展开分析,并通过实践研究,提出了多元互动、有效沟通、积极参与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家园共育焦点问题有效沟通 虚拟空间主动参与
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家园沟通不畅的问题,这为教师工作的开展、家长育儿理念的建构、幼儿的健康成长都带来了不利的因素。在经过对一线教师所反映的家园共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之后,我们进行了汇总和归类,并采用行动研究法,对焦点问题进行了研究,形成了解决策略。
问题一:新人园幼儿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不信任。
教师说:最怕带小班。一是幼儿哭闹严重,二是与家长沟通费劲儿。
家长说:很不放心。一是担心孩子不能很好地独立适应集体生活,二是担心老师照顾不过来孩子受委屈。
策略1:提前召开新生家长会,促进家园之间的相互了解。
在孩子正式入园之前,幼儿园组织召开新生家长会。面向新生家长介绍幼儿园概况、园所文化、师资、教育理念、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的日常活动、小班幼儿入园前必备的能力、家长准则等等,使家长对幼儿园形成初步的认识。
集中的家长会开过之后,由班级教师组织新生家长召开班级的家长会。在班级的第一次家长会上通常都是介绍教师的分工、幼儿的详细作息时间、班级的设置、幼儿个人物品标识、开学前一个月的培养重点等等。分班的家长会不单是班级常规的介绍,更重要的是班级教师的精彩亮相,今后工作中家长是否信服我们的幼儿园和我们的教师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第一次亮相的成败。因此,要求班级的三位教师明确分工,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策略2:组织幼儿开放日活动,促进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和自己孩子的发展水平。
开学第一天,让家长和孩子一起体验半日活动,这是家长全面了解幼儿园、了解老师、了解孩子在园生活的有效途径。第一个学期,可以多次开放幼儿的活动,使家长体验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情境之中,进而了解孩子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和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模式。我们还可以把家长观摩者的身份改变为参与者,例如:定期邀请家长来园助教、当志愿者参与离园时段的安保工作等。
理解新生家长对我们工作的不了解和不信任,是对家长的一种尊重;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活动拉近家园之间的距离形成教育的合力,是我们的责任。
问题二:幼儿生活习惯养成过程中的家园不同步。
教师说:就怕过周一,每到周一都感觉班级的常规很差,周一至周五的养成经过周末两天的度假,好习惯荡然无存。
家长说:孩子上了一周的幼儿园好不容易过周末了,想让孩子放松些。
策略1:沟通中避免说教,真正体现出教师对幼儿的关爱。
与家长沟通要建立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上,那就是爱孩子。这是基础,也是关键。有了这个前提就会提高在家园对话中的有效性。在沟通的时候,要让家长时刻体会到老师对孩子的爱及关注,这样能很快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使沟通能够顺利进行。初期的沟通内容尽量从孩子的生活起居人手,例如:周一下午,询问家长是不是周末带孩子玩儿累了?因为发现幼儿很早就困倦并且午睡时间延长,提醒家长周末一定要劳逸结合,特别是要坚持健康的作息,保证幼儿的睡眠;询问家长最近家庭的饮食是如何安排的?因为发现最近几天孩子胃口不太好,有些挑食,给出合理的饮食建议等等。这样的沟通,家长会立即感到教师对幼儿的关爱,沟通一定会非常的有效。
策略2:发挥网络的作用,在班级QQ群中开展家园合作的话题讨论,在虚拟时空中家园成为一体。
建立班级QQ群,是一个加强联系、增进了解的好方法好途径。这个QQ群可以是老师建立的也可以是家长建立的。第一步,教师可以把一些科学的育儿理念分享给家长,理念上有了共识之后才能保证家园养成的同步。第二步,教师提出目前班级幼儿所反映出来的焦点问题进行讨论,家长们则各抒己见,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个问题的发起者,家长们之间的讨论就成了最有效的沟通。网络途径的沟通是面对面沟通的一个补偿,很多不方便面对面谈话的内容在这里很轻松地就解决了。
家园教养方式的不同步,是正常现象。面对这一现象积极寻找策略、不抱怨是一种智慧。每个班的幼儿来自几十个不同的家庭,因此不同的生活习惯、社交礼仪、成长环境都是不同的。让孩子多睡会儿是爱,让孩子坚持早起也是爱;只做孩子喜欢吃的是爱,强迫孩子吃不喜欢的食物也是爱……作为教师,智慧地整合这些不同并及时发现相同的原理和目标,家园同步将成为必然。
问题三:科研课题研究过程中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教师说:就怕给家长留“作业”(记录、问卷、家庭育儿心得等),他们都是大人了,可不像孩子那么听话,让干什么干什么。
家长说:一个幼儿园,看好孩子就得了,还搞什么科研课题啊?
事件的起因:为了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我园开展了“阅读”相关的课题,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幼儿活动和亲子活动,为了促使家园同步开展阅读活动,构建书香家庭,在家庭中倡导“亲子阅读记录表” “创建家庭阅读角”“撰写亲子阅读心得”,虽然本着自愿的原则要求家长参与,但对于收上来的寥寥无几的记录表,老师们还是很灰心。而一大部分家长觉得幼儿园留的这些“作业”都是可有可无的。
策略1:利用家长学校课堂,展示幼儿园的科研成果。
认真设计每学期的家长学校课程,向家长传递阅读课题的新动向和新成果。第一步,向家长介绍科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使家长认识到科学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指引给孩子们一个最有效的成长方向。第二步,把一部分家庭上交的图片、记录表和阅读心得在家长学校上进行分享,让家长们了解到通过科研课题的带动,幼儿及家庭的收获都有哪些。
策略2:把家长由科研课题的被动参与者变为主动研究者。
组织多种形式的家长分享活动。例如:组织成立“爸爸妈妈读书会”,由年级组教师牵头,形式和内容请家长们根据本年龄段的研究重点商定和搜集。每一次的“爸爸妈妈读书会”活动都会是这样的一个流程:明确研究重点一一确定活动目标一一搜集活动素材一一组织读书会活动一一进行小结。这样的过程就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过程,家长们在“爸爸妈妈读书会”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个“研究者”。
科研课题的开展,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幼儿的发展。在解决参与积极性的问题上,让家长在幼儿园特别是班级中找到归属感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家长对我们工作的不认同,其实就是给幼儿园和教师的一个“课题”。发现这个“课题”后,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找策略去解决难题。家园共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倡导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创设平等、温馨的家庭环境,使我们能够共同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用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去关心幼儿、观察幼儿、理解幼儿、尊重幼儿,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在家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应用,让孩子们身心得以全面、健康的成长。认识了这个共同的目标,家园共育中的焦点问题就能够得到改善和解决。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1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