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班建构区观察记录》,欢迎阅读!

小班建构区观察记录 太仓市实验幼教中心 吴旖琳
观察时间,2012年3月19日,上午8:30 观察地点,小班蘑菇班建构区 幼儿年龄,3岁
观察要点,1.幼儿对新投放的材料是否感兴趣。2.幼儿会如何使用新材料,能否用以辅助积木进行垒高。
活动背景, 结合主题《叔叔阿姨本领大》,我们创设了建构区——造房子,利用地面铺设了一块大垫子,提供大型的木头积木,请幼儿以小工人的身份模仿工人叔叔造房子,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有许多的创意,但是木头积木扁平,限制了孩子们的垒高行为,因此我们搜集了大量的旺仔牛奶罐准备投放进建构区,用以辅助积木实现幼儿垒高的创作行为。
幼儿行为记录,
游戏开始,我把牛奶罐混入了建构区的材料中,孩子们非常主动的运用起了这些新材料,有的在地上滚,有的把牛奶罐整齐的排列在积木边上,排成一排长条形、排成三排形成一个方阵,我悄悄的来到建构区,自顾自的用积木、罐子、积木、罐子……一层一层的垒高起来,孩子们看到了也学着我的样子造起了高楼,并伸出手指数着,“1、2、3、4、5、6,6层”大家一起鼓起掌欢呼起来,只有小诺在一旁拿牛奶罐子在地上滚来滚去,自己也跟着罐子爬来爬去,一不小心他碰倒了我们搭建的高楼,哗啦啦一声巨响,游戏中的孩子们叫了起来,“高楼倒拉,”小诺先是愣了一下,转身看到散落满地的牛奶罐,他手舞足蹈起来,兴奋的追着罐子爬来爬去、跳来跳去,孩子们看见了也开始随着他的样子爬起来。
幼儿行为分析,
小诺是我班年龄较小的孩子,自我意识较强,游戏时缺乏合作意识,喜欢沉浸在自己的活动中。从他滚罐子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他对罐子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在建构活动中缺乏技能的支持,正如平时的游戏中,搭积木本身对他就存在一定的挑战性,他把把玩积木作为一种乐趣,还没有形成设计、搭建作品的意识,因此新投放的牛奶罐在他身上并没有起到辅助垒高的作用,而其对于其他孩子,他们面对新材料,已经有意识的运用到了建构活动中,他们的排列行为正是建构能力发展的直观体现,只是小班年龄段孩子的特点首先就体现在建构活动的平面化,需要通过一定的引导,逐步帮助孩子发展空间概念,而我的参与恰好给了孩子们一些启发与指导,虽然我没有直接的进行教授,但孩子们非常乐意加入到我造房子的行列中并进行模仿,这是小班孩子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虽然,牛奶罐的投放确实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也给建构区增添了新的创意,但幼儿对牛奶罐的使用并没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案例最后描述的,幼儿间的互相干扰容易造成牛奶罐的倾倒,也容易分散其他孩子游戏的注意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接下来需要攻克的难点。
教育策略与建议,
问题一,如何发挥牛奶罐的作用,
解决策略,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在游戏前或者游戏评价的过程中组织幼儿观察牛奶罐的形状,谈谈牛奶罐像什么,在“造房子”的过程中可以作为房子的哪一部分使用,并简单示范牛奶罐与积木的组合运用,请幼儿尝试最高可以叠几层,让幼儿形成垒高的意识。有了对牛奶罐的认识与简单的经验之后,再进行游戏,相信幼儿对牛奶罐的使用会有更多的创意。
问题二,如何帮助小诺这样的孩子融入到游戏中,
小班时期,幼儿的游戏形式以平行游戏为主,也就是说幼儿间缺乏合作意识,喜欢自顾自的开展同种游戏,所以为了减少幼儿间的互相干扰,帮助每个孩子都能融入到游戏中来,我们需要逐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许多像小诺一样年龄相对偏小、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y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