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豆类与健康养生》,欢迎阅读!
豆类与健康养生
近来,全国刮起“健康养生风”,各类节目从饮食、运动、预防、保健等角度,给大家提出了各种健康建议。关注健康、关注饮食、关注营养的人越来越多。
养生专家提出的“豆营养理论”让人们对于豆子产生了厚爱,豆子一下子成了抢手货,有些百姓无论是煮饭还是做菜,都能看到豆子的身影。
“豆类富含蛋白质、赖氨酸和生物类黄酮,享有‘植物肉、绿色的乳牛’美誉。但是,任何东西摄取都应有个度,豆类食品也一样,在现实生活中市民摄取豆类食品也存在着误区。”从事多年营养学工作的高级营养师李桂芹对记者说,针对这些吃豆误区,她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正确的“吃豆观念”。 误区一:煮饭豆类随便放
有不少家庭在煮饭时爱把所有的豆子一股脑儿全扔进锅里煮。
豆是好东西是不争的事实,但食物当中增加了豆类,从营养守衡的角度出发,主食要相应减少。因为大豆(青豆、黑豆、黄豆)含脂肪高,杂豆中(小豆、绿豆)淀粉含量高,大约占到55%以上。淀粉是人体营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主食的量不减少,摄取淀粉的量再不断增加,人体的健康天平就会倾斜了。
其实各种豆类功能有所不同,比如红豆补心脏、黄豆补脾脏、绿豆补肝脏、白豆补肺脏、黑豆补肾脏,大家可以利用五豆补五脏的理论各取所需。
而且,每种豆性质也不完全相同,红小豆属于温性去湿,绿豆则偏凉清热解毒。建议肠胃功能弱的人不要天天吃绿豆,以免胃寒。 误区二:顿顿吃豆好
一些家庭餐桌几乎摆起了豆腐宴:早晨豆浆、豆腐脑;中午拌白豆腐、豆腐汤;晚上炒豆腐干。
许多人缺少膳食纤维,豆类食品能够充分发挥其营养价值,有利于人体健康。但是,即便是豆作为菜也不是想怎么吃就怎么吃,量还是有要求的。
根据健康膳食宝塔记录,每天每人谷类、薯类及杂豆类摄取量为250—400克。一般来说,推荐每日摄入30—50克大豆,以提供蛋白质量的计算,相当于100克豆腐干、200克白豆腐、30克腐竹、豆浆650—800克、豆腐脑700克、杂豆类200—300克。从以上这个能量换算不难看出,如果我们每顿饭都吃豆,那么豆类食物摄取量肯定要大于基础量。 误区三:发豆芽长比短好
有人认为,豆芽发得长一些营养成分更高,口感更好,而且为了食用安全,不少人选择自己在家里自制豆芽。
从营养学角度讲,吃豆芽要比吃原豆好。豆芽与笋、菌类并列为素食鲜味三霸,豆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具有保持皮肤弹性,防止皮肤衰老变皱的功效,还含有可防止皮肤色素沉着,消除皮肤黑斑、黄斑的维生素E,而且豆芽所含的叶绿素能够分解人体消化道的亚硝酸胺,有助预防直肠癌恶性肿瘤,豆芽含有若干强力的抗癌物质,具有意想不到的营养和医疗价值。
绿豆芽性寒,烹调时应配上一点姜丝以中和它的寒性。另外,烹调豆芽时油盐不宜过多,要尽量保持其清淡的性味和爽口的特点。豆芽下锅后要急速快炒,适当加点醋,才能保存水分及维生素B2,口感也更好。
市场上卖的一些豆芽看起来鲜嫩、肥厚,但有一股难闻的化肥味,甚至可能有激素。对于这样的豆芽,千万不要轻易购买和食用,最好是自己动手制作。
因此我们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各种营养的均衡,不要盲目地进行食用某一种食物,要进行合理地饮食搭配。
09数学2班 陈琪
0929010045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vd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