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科学育儿”家庭教育案例》,欢迎阅读!
“科学育儿”家庭教育案例
——良好习惯的培养
在今天,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已成为家长们的共识。但是,早期教育的重点是什么呢?有的家长,侧重于让孩子识字、数数;有的家长侧重于让孩子在琴、棋、书、画上发展……但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却指出早期教育的重点,应该是让孩子养成好习惯。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力气=后期教育花一吨的力气。由此可见,早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而习惯培养则是重中之重。
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注意讲求方法和实效,依据孩子的实际采用适当的方法。例如:我家的小孩以前东西总喜欢乱摆乱放,玩了的东西到处丢,从不收拾,所以他的“小天地”简直就像个小小“垃圾场”。看见这样乱糟糟,这时我会对他说:“皓皓,快来帮妈妈收拾一下玩具,要吃饭了。”可是他会说:“妈妈,我累了,你来。”后来我认为这句话对于孩子的暗示是:收积木是妈妈的事,我做不做无所谓,这样孩子就不可能形成应该自己收拾玩具的规则意识。后来我改变方法,运用正面激励。例如,当发现孩子乱放书时,采用游戏的口吻说:“书宝宝要回家了,你知道它的家在哪儿?你会把它送回去吗?”当孩子把书放回原处后,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鼓励他以后重复这样
良好的行为。经过几次的训练,孩子现在的东西摆放整齐了,再也不会在问我他的东西在哪了。家长运用正面激励的方法,比说“直接告诉他物品应该分类放,用了要放回原来的地方,下次要玩的时候就容易找了。”这样的话有效多了。等孩子四、五岁了,可以对其做事的速度提出要求,并进行检查。如在孩子起床以及做家务劳动等方面,有意识地提高要求,养成他在一定的时间内认真做好一件事的习惯,同时还可以给孩子一方属于他的空间,放手让他按自己的意愿去整理自己的“小天地”。
我认为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一、家长必须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最信赖、最亲近的依靠,是孩子的精神支柱。父母应该积极为儿童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在行为、举止和谈吐等方面给儿童一个最好的榜样,讲话时要注意礼貌、举止要文雅,表现出高尚的情操、道德行为和良好的习惯。比如:要孩子养成物归原主的习惯,首先家长要创设一个整洁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如果能够经常这样以身作则,这种长期熏陶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最佳的教养,通过日积月累,让儿童的良好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二、要在生活实践中培养。
在生活实践中养成习惯,要不断身体力行,使习惯成自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非常重视在做中学。他主张在做中养成习惯,即在实践中养成习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有行动之勇敢,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sw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