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养成好习惯》,欢迎阅读!
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养成好习惯
张掖市临泽县滨河小学
王海萍
好习惯,给孩子一身的财富。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说: “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在孩子的习惯培养上下大功夫。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学习习惯
孩子读书时,家长可以看看报,家长切莫搞一些娱乐活动,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很重要。不要逼孩子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尽可能让他学习感兴趣的东西。如,教他(她)足以带来成就感的知识:古诗、数字、故事、家务、玩耍、交朋友。孩子考完试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而责骂孩子,不要因为孩子试卷上的低分而认为孩子没有出息,那样会造成孩子学习紧张, 压力增大。孩子的房间要有自己的书桌,书桌上要有几本自己爱看的书籍, 如《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
二、生活习惯
生活是人生第一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孩子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孩子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方面的自理能力和习惯,逐渐减少父母或其它成人的照顾,学会生存。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当为孩子立规矩,让他们学会自己起床睡觉,脱穿衣服鞋袜,铺床叠被,学会洗脸、漱口、刷牙、洗手、洗脚、自己大小便,学会摆放、洗涮碗筷、端菜盛饭,收拾饭桌;学会洗简单的衣物,如小手绢、袜子等。
三、文明礼貌习惯
要养成孩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每一个人都免不了要与别人交往,人
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有一定的准则,而文明处事、礼貌待人,就是其中的一条重要准则.家长应有意识地教孩子掌握一些与人交往的必要知识,使孩子养成文明处事、礼貌待人的良好习惯.例如,对同学要友爱团结,互助 谦让, 不打架相骂,不欺侮弱小,不说粗话脏话;对父母师长要尊敬爱戴,主动称呼, 帮助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使性子,不耍脾气;家里来了客人,主动问好,不冷漠无情,不借故喧闹;当别人工作或休息时,要保持安静,轻步进出, 不喧哗、不吵闹;借别人的东西要事先得到允许,用过后要及时归还,不随意损坏, 不乱扔乱丢;当别人有困难时,要主动关心,热情帮助,不能视而不见,漠不关心等等.
四、劳动习惯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孩子,家长已习惯于替孩子大包大揽各种事情,孩子也认为这应该是家长做的。所以主动参与劳动的孩子少之又少。实际上,必要的劳动,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首先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学着铺床叠被等。要帮父母干些家务活,如:帮助摆碗筷、擦桌、扫地、倒垃圾等等。 其次对孩子的劳动进行肯定,鼓励 每个正常的孩子天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应正确引导, 培养他的兴趣。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看到父母劳动,他们也会有样学样的模仿。对于孩子的这些举动,要及时肯定,并给予表扬。人都有一种要获得别人肯定和赞许的心理。及时鼓励孩子,并对他们的能力进行肯定, 这对他们的成长有一定的好处。我的女儿四岁半,已经养成游戏后自己收拾玩具,打扫的习惯,还经常帮我倒垃圾,对于她的举动,我每次都给予赞扬,每次她都很高兴,下次就更积极的帮我做她力所能及的家务
五、交际习惯
孩子与人交流的多少,与人交流的程度,体现孩子的性格取向,也可反应出近期孩子的表现情况。记得女儿在上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老师
让她请家长,我问为什么,女儿不说。到学校和老师一交谈,原来女儿这段时间在学校,不喜欢和别人交往,总是独来独往,老师要家长密切注意孩子的言行,要多和孩子交流。我听后,反思了一下,女儿以前是个性格开朗的孩子,喜欢和别人说话,回家后也喜欢和我们说学校发生的事情, 怎么会出现老师说的情况呢?首先,我回忆了一下女儿近期的表现,的确, 近一段时间,她放学后,就到自己房间写作业去了,知道吃饭时才出来, 饭桌上也是一言不发。对于这一点我们也没有太在意。再次,我反思了一下我们做父母的表现,这段时间,由于工作上的的事情,进门后,赶紧做的吃上些后,就打开电脑加班,也没和她多说几句话。所以,近期女儿想什么,发生了什么,也没及时了解到,她应该和我们有了抵触情绪,不和我们交流,以至于在学校也不和同学交流。认识到问题后,只要我们都在家的时候,我们都尽量地和她找话题交流,女儿和我们说的多了,又变回了原来的那个女儿。经过这件事情后,我认识到,作为父母,无论有多少事情,或多么重大的事情,都不要忽视与孩子的思想交流,只有这样,你才能让他感受到,你是重视他的。
孩子是父母的作品,文章没写好,不是纸和笔的错,而是写书人的错。同样的道理,孩子是否成才,父母责无旁贷,一位知名教育家说得好:“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执政者手里,不如说掌握在父母手里”。要想孩子成才成人,父母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q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