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022-10-08 12:15: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欢迎阅读!
表达,能力,语言,提高,如何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王辉

来源:《文学教育 2011年第20



内容摘要: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重“文”轻“语”,忽视学生语言表达、交流的问题。教师刻板地追求课堂纪律,强化“一言堂”,不能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驾驭语言运用文字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生活和工作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语言 表达培养

语文教学强调“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语文课堂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里的“说”指的是“表达”。表达能力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课改中,突出加强语文表达能力训练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提语文教学成绩的重要一环。但近几年笔者在本校的语文公开课上却发现这样的现状:学生在口头表达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反应迟钝、内容空洞、词汇贫乏、条理不清、口头语多、吞吞吐吐、语音不标准等等。“会写不会说”,恰如一句俗话: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嘴却倒不出。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简述如下:

.产生的原因

1、教师一言堂

传统的应试教育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教学属于接受性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发言的空间。学生不敢“吵”,教师也不让说,惟恐“吵”失了教师的尊严。教师为了不影响课堂教学进度,不扰乱课堂教学的秩序,课堂成了“讲堂”,教师当“主演”,教学中教师几乎没有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即使设计了问题,教师也是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按自己事先预设的思路走。教师高高在上,学生犹如一只羔羊,课堂静的像一潭死水。

2、题海战术占据学生说的时间

语文教育家、国家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中小学语文审查委员李吉林说:“现在,孩子每天做大量练习册,成了做题的机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部分学校为了追求分数,老师在课堂上安排大量练习,学练考一体。课堂上教师只讲10 分钟,其余时间学生反复做练习。什么课前检测,当堂检测,课后巩固。一节课使学生身处在题海之中。这种“做题式”教学最大的恶果是把学生交流表达的时间、精力和权力通通剥夺了。

3、中小学阶段不恰当的教育方式

教师当众批评、惩罚、冷落、责骂等错误的处理方式比较普遍,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自信心等都会受伤。做错一道题,就要几十遍地罚写;考试分数少了点,被教师训斥,遭家长责骂,弄得一进课堂就心慌。想说的话不能说,能说的话不是自己的话,天长日久,潜移默化,还能说什么?所有这些问题使语言表达离学生越来越远,也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核心。

.解决问题的设想如何有计划有系统地组织学生进行表达,实现“说”的有效性是摆在我们眼前的大问题。我认为不外乎两个问题。其一,为什么要去“说”,其二,怎样才能“说”好。

(一) 关于为什么要去“说”,即表达的重要性




1、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有利于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中,一切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了一句空话,学生只是知识的贮存器,导致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产生学生困难。重视并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既能消除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心理障碍,便于双向交流,又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那些调皮的学生喜欢提问、猜想、直接给出答案,尊重他们的发言,然后师生讨论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发言的人会认真听分析讨论,他希望得到肯定的评价,分析讨论过程也是大家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这样的课堂使学生知道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从而在课堂上

敢说,敢“吵”。这样洋溢着生命的自由和热情的课堂势必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3、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大胆质疑,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俗话说“学问学问,又学又问”,学问常常起源于疑问,在人们习以为常的小事中发现问题,是优秀科学家的品质。质疑态度在科学发展中有着了不起的作用,质疑不止于发现问题,还要提出问题。一个问题的提出,它可以成为一个见解,一个研究项目,一个科研目标。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观察、思考,并提出质疑,再引起知识的迁移,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会有突如其来的灵感,会情不自禁的喊出自己的想法。如我在教《皇帝的新装》一文评价人物形象时,对于评价“两个织布工”,绝大部分学生评价他们是两个骗子。而有一个学生不同意此观点,他认为这两个人很聪明,能学会生存。他这个观点通过“交流”得到了认可。“交流表达”会使教学中收到一些这样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4、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在未来社会,每一个人只能是一个或有限的几个方面的专家,每个人都只能是整个程序中的一个环节。要想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合作才有可能。在修订后的义务教育初中教学大纲中提出“重视讨论式,发扬民主,师生双方密切合作,师生之间交流互动”,这一教学原则要求在教学中,要创造性的运用教学方法。学生在语言表达教学中,一个同学的问题提出,会引起其他同学猜想和讨论;一个同学的猜想和讨论,可能成了别人问题解决的`策略或启示,合作中的提问、猜想和讨论,最终可把问题解决。

(二) 关于怎样能“ 说”好,即落实表达的措施策略

1、重视“朗读”,以读为培养表达能力的基石。朗读是说话训练的较好方法之一。安排朗读指导课,讲授朗读常识,要求学生读得响亮、清楚,努力做到准确、流畅、传情,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潜移默化地把一些优美语汇句式,变为自己口语语库中的储备,丰富自己的口语表现力,也可使学生的口齿、声带得到锻炼,从中学到许多说话技巧

2、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课堂教学中,灵活机动地设置最佳“语境”,创设一种学生敢于说话,乐于说话的气氛。教师要始终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说话兴趣,在学生说话后要有鼓励性的评价,发现学生有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增强他们当众说话的勇气和信心,增强他们的表达欲和争辨意识。这样使学生把长期的、严格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转化为自觉自愿的、富有情趣的情景对话活动,在“寓教于乐”中获得口语水平的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大胆发言,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认为老师讲的是不正确的,课堂上也可以让学生去讨论、辨析,给学生提供宽松的“ 吵”的机会。如《伤仲永》一文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教育。针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质疑,去发表自己的看法。久而久之,就会培养在“吵”中学会求知,发展思维。


3、开展形式多样的语言表达训练。要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长期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为了适应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训练的方式应该做到多样化。

1 课前演讲演讲的内容不限,可以是一段故事,可以谈谈自己所熟悉的人或地方,还可以是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和主张。演讲不追求完美,只要学生肯说,哪怕只说了一两句话,也要多给予鼓励,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品尝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逐渐消除了畏难情绪,从而兴趣大增。

2 课文复述。复述课文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复述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为了提高课文复述的效率,避免部分未轮到复述的学生走神。笔者要求全班学生不仅要准备讲,而且要认真听,听后还要评述。对于教材中故事性较强的课文,首先要求学生进行泛读,然后复述课文主要情节。有时难度较大,就把一些关键词写在黑板上,帮助学生复述。学生复述后,教师先给予指导,以便训练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然后进行点评。如《木兰诗》、《皇帝的新装》、《范进中举》等课文就可安排学生进行课文复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景剧表演。为强化口语的训练,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将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可适时举行情景剧表演。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情景剧,再加上生动活泼、惟妙惟肖的表演,把情感烘托起来,激发了学生口语学习的热情,实现了口语训练的生活化,锻炼了他们驾驭口语的能力。如《羚羊木雕》可适时举行情景剧表演,增强学生的领悟能力。

4、展示成果, 促进表达。组织各种比赛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辨论会等。要求学生感情充沛,吐字清楚,语音、语调、语气、语速要有起伏,抑扬顿挫, 表情、手势也要恰当配合,以增强说话感染力。

学生有了“说”的空间,就等于有了表现自我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同学们利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去体验生活,锻炼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发现个人的生存价值。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m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