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写文章,究竟是在写什么?》,欢迎阅读!
![究竟,什么,文章,是在](/static/wddqxz/img/rand/big_142.jpg)
写文章,究竟是在写什么?
在平台写了一段时间,阅读量勉勉强强,促使我不断反思,由此想到一个问题,写文章,究竟是在写什么?
最常见的说法,是说要写出新观点,但我的疑惑在于,如果一件事实,其被分析和审视的角度,就是已经被人们普遍认知的角度,你若刻意求新,是不是成了“为赋新词强说愁”般的新呢?很多事情,人们对它的评判和认知,已经非常成熟,也非常客观而准确,这个时候要写出新意,好像有些与事实不符的嫌疑。 我并非否认“新”的价值,只是觉得真正富有建设性意义的“新观点”,那可不是轻易能写出来的,作为一般的文字,并非学术人员的力作,很难在“新”上拿出什么得意的成果,所以一定要标新立异,以别人所没有的角度去写,真的可行可取么?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其实以我的看法,不一定要求新,就把普通意义上的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知,在情感上,给他重新描写地到位,再现那一种人人心中皆有的情绪和诉求,这本身已经很不错了。举例来说,比如刘备三顾茅庐,如果要写这一段事实,标新立异,如何去做呢?很难。并且这种事实已经确定,我们是不是把当时的那种情景,以及当事人的感情和想法,写的更到位和具体一些,也可以是一篇佳作呢? 我从不反对写文章求新,只是说不能刻意为之,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即便是老旧的观点,情感表达很细腻传神,真实到位的话,一样是可以的。同样是三顾茅庐的故事,讲了很多遍,梗概不会变多少,但你再讲,只要讲得好,还是会有人听,且听了一遍还要听第二遍,三遍。人们似乎不是为了听出新意而去听一段故事,而是说旧故事里有他们需要的情感和愿望、价值观,满足了这个足够吸引人了。 如果将以上所说概括为:写文章究竟是写新意、还是写“旧情”的话,那么还有其他可写的方面么?写对生活的思考,写心得,似乎也是一个方面。感悟人生,感悟生活,感悟人事,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经历那么多事,那么多人,把自己的心得写出来,形成自己的独立感受和观点,这似乎也是大有可写之处。 但同时又有疑惑在心头出现,你的感受,总有人曾经感受过,书写过,你的心得,也不外乎有人有过相似的心得,你的独立观点,同样也不可能是多么的新颖别致,出类拔萃,思考的劲头,似乎没有了穷尽,不管怎么写,总有人写过,总有人比你写的更好,总结的更具体,观点更清晰,思考更深入和成熟,更深刻。 那么,就写故事吧,故事,你的故事,总是新的吧?别人或许有相似的故事,但一定不是你的。很显然,很故事很讨巧,人都喜欢故事,故事有吸引力,能引人入胜,故事相对来说,也轻松,不需要多么费神费力的思考,故事就是故事。
但故事也不好写,你得有故事,其次故事得出彩,第三通常你也没有那么多故事,于是你寻思着写别人的故事,文学的虚构,又是很大的挑战。当然你也可以写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同样也不是那么容易。
当然还有一种写法,写随便,写散文,写瞬间的感受和情绪,随性,随意,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有时我甚至认为,写作的意义,就是写作这个动作本身,或者说它的意义,就是一种情绪的表达,一个情感的展示和标注,写作,还能是什么呢? 不知我说清楚了没有,写得有些模糊,总结一下我的全篇,大概的意思,我是想要表达,我对于写作偶发的思考和疑惑,写作究竟是在写什么,或者究竟应该写什么?写新意,写“旧情”,写观点,写故事,写随笔与散文?
有时候情感很真,阅读量却不大,有时候故事很假,受关注却很多,这又是写作本身的困惑,还是生活乃至更深层面的一种困惑?我是说不清的,或者自然界的道理即是如此吧。
我始终认为生活在先,情感在先,文章在后,文章再怎么精彩,再怎么厉害,归根结底还是为人、为生活、为情感服务的,如果脱离开这些,文章什么也不是。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中说,文章似乎只是为了反映大自然而存在的,它的作用在于鼓动或者说鼓舞人心。
写着写着,有时我会陷入一种思维恍惚的状态,我觉得文章没有优劣之分,一篇小学生的作文,世俗看很稚嫩,但情真而意切,充满着无限的真诚和热情,你怎么能说它不是一篇好文章呢?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gv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