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依托党员服务中心创新民生党建载体 》,欢迎阅读!

依托党员服务中心创新民生党建载体
作者:王玉珏
来源:《新长征》 2011年第4期
■王玉珏
基层党组织围绕服务民生设计和开展党建活动,是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现实课题,也是中央、省委对组织工作提出的客观要求。一年来,在州委组织部的悉心指导下,我们敦化市委组织部自筹资金近100 万元,完成了1920 平方米的党员服务中心的装修,并把党员服务中心作为民生党建工作的新平台、新载体,有效地推进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创新载体,搭建平台,提升组织工作开放性,畅通党情民情传递通道
提升党建工作服务民生水平,关键在于建立上下畅通的沟通渠道,让广大党员群众及时了解党情,让党组织及时掌握党员群众的诉求。为此,我们着力于增强功能、搭建平台,将服务中心设计为党员服务大厅、党建成果展示厅两个大厅,党建图书资料室、党员教育培训室、党员电化教育办公室、党员来访接待室四个工作室和一个党群事务呼叫服务中心、一个党员大课堂。党员服务中心实行敞开式办公,7 名专职工作人员全天候“坐班”,实行“面对面”、
“零距离”服务,广泛听取社情民意,畅通了党员群众诉求渠道。我们将党组织关系网上接转、“边陲党旗红”党建网站建设维护、党员教育培训、贫困党员关爱帮扶、党群事务呼叫服务、党务工作咨询等12 项业务工作引入中心,全部实行电子信息化服务,不但提高了内部工作运转效率,还可以通过电子信息屏、党建网络等手段将党建工作相关信息和服务通过网络向党员群众传输,延伸了组织工作触角,增强了组织工作活力。在服务中心全面推行来访接待制、首问负责制、情况报告制、责任追究制和办结反馈制等相关工作制度,确保中心服务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服务民生的工作质量。党员服务中心运行近一年来,接待基层党员群众参观学习9800 余人次,接收党员诉求和社情民意128 件,全部实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实践证明,党员服务中心的建立,充分发挥了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平台作用,实现了党组织工作与基层党员群众诉求信息的良性互动,为打造开放型的组织工作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二、固本强基,规范运作,推进基层组织工作均衡发展,不断提高民生党建工作水平
开展好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需要设计和实施与基层党组织工作情况相结合、与基层党员需要相吻合的党建载体活动。我们依托党员服务中心平台,将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的农村“品牌镇、示范村”创建活动、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非公领域“红领”工程、机关“党员亮身份作表率”活动、创先争优“三办服务”纳入到服务中心统筹管理,实现了与基层党建各领域工作的有效对接,加大了对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指导力度。同时,充分发挥党员服务中心信息化程度水平高、运转便捷、服务高效的特点,及时将省、州、市委关于加强党的建设,提升服务社会、服务民生工作水平的要求,第一时间通过中心落实下去,指导基层党组织深入实践,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及时将民生工作解决在基层。目前,党员服务中心为党员、群众联系解决困难事件1034 件,为746 名贫困党员更换和补充了9 大类23 种药品,为138 名贫困党员进行了优惠健康体检,减免体检费用7.7万元,利用“关爱党员工程”基金中专门拨付的40 余万元资金,组织对贫困党员、受灾党员、抗战时期和建国前老党员进行了走访慰问。通过对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的宏观指导和积极拓展服务民生的途径,切实保证了服务中心在服务民生工作中功能发挥的最大化。
三、健全网络,统筹协调,延伸服务民生工作链条,确保民生诉求长效解决
做好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建立健全管理体系至关重要。我们利用党员服务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乡镇、街道建立了服务民生工作总站,在村、社区建立服务民生工作站,在居(村)民集中区、楼宇设立了服务民生工作点,初步编织成了覆盖全市各领域的民生党建工作网络。我们通过短信呼叫、服务热线电话、网络诉求等方式接收、传递党员群众民生事务诉求,反馈事务办理结果。通过党员服务中心工作平台对基层党组织解决民生问题、承诺践诺情况、各服务机构“送办、代办、约办”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通报,将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各项服务措施的逐步完善,把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成了落实民生工作的援助中心,形成了以农村和社区党组织为纽带,贫困党员、街道社区(村)基层党组织、帮扶单位党支部互助互通的结对关爱帮扶链条,达到了“变群众跑腿为替群众跑腿,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实现了居民(村民)足不出户(村)便能享受党组织服务的预期目标。在去年抗洪救灾期间,党员服务中心利用党群呼叫信息平台发布信息4.6 万条,筹集爱心捐款96 万元,被褥、衣物等物资3756 件,组织走访慰问受灾群众3000多人次,招募党员义工12580 人,组织党员义工18000 人次,为帮助灾区党员群众开展灾后自救、尽早恢复正常生活,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党员服务中心作为我市民生党建工作的崭新载体和组织工作开放性窗口,已愈来愈被广大基层党员、群众接受和认同,同时也得到上级领导的广泛关注。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黄燕明为服务中心题词,原副部长叶志刚先后两次到服务中心进行调研,州委常委、组织部长邵利多次到服务中心指导工作。中央、省级多家新闻媒体对服务中心进行了专题报道,省委政研室对我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并将在全省群众工作会议上进行典型经验交流。
我市党员服务中心是市委组织部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打造开放型的组织工作的大胆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将依托党员服务中心这一平台,加强数字化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综合协调能力,拓展服务领域,全力推动全市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作者:中共敦化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责任编辑/田家山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f4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