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2022-12-25 03:5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医养生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欢迎阅读!
中医养生,作用,知识,生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医养生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作者:杜鸿星

来源:《健康周刊》2017年第32

中医防病健身有其独特之处,特别主张自己学会养生之道,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中医养生中的养是指护养、保养、调养;生是指生命、生存、生长。所谓养生就是保养生命、养护生命。它是以自我调摄为主要手段,以推迟衰老、延年益寿为目的的多种保健方法的综合。其内涵是延长生命时限,提高生存质量。自古以来,国人就非常重视养生之道。通过我们应从畅情志、顺四时、调饮食、慎起居及适当运动等方面进行指导,具体做法如下。 1 畅情志

历代养生家都重视精神情志的调摄,主张守神全形,保形全神。形神一体养心为上。病皆生于气

我们的健康宣教,让患者认识到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也就是说,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的正常情绪,但是不能太过。如果放任任何一种情绪滋长,就会产生疾病。异常的情志活动,可引起人体内阴阳失衡,气机逆乱,脏腑功能失调,如过怒会伤肝、过喜会伤心、过思会伤脾、悲忧会伤肺、惊恐会伤肾,出现百病丛生、早衰,甚至短寿,而良好的情绪则是预防疾病、战胜疾病的良方妙药。 2 顺四时

在四时养生方面,人类首先要做倒的是顺应四时,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动态化。春天百草回生,百病易发,因此要告知患者这个季节特别要注意起居劳作、精神调摄及饮食宜忌,要顺应春天阳气升发的特点,使精神、情志、气血舒展畅达,生机勃发。夏季炎热饮食应以清淡爽口又能刺激食欲的饮食为主;睡眠方面要晚睡早起,适当午睡。衣着要透气、吸热、舒适。秋季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同时又有多事之秋之说,因此,秋季养生在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应注重一个字。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冬季也是心脑血管病、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段,因此冬季养生应从敛阴护阳出发,尽量做到早睡晚起、注意背部的保暖及避寒就暧。同时,冬季也是进补的好季节,根据虚则补之,寒则温的原则,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以助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 3 饮食

食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饮食不当,常会引起不适,甚至加重病情。如辛辣油煎之食易化燥助热,生冷之物易生寒湿,肥甘酒醇助湿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热,嗜饮偏食贪食则令湿热、燥热、寒湿之邪内生,损伤脾胃。因此,作为医务工作者应给患者广泛宣传合理科学饮食是日常生活中养生的重要内容。应做到饮食多样化,各类食物合理搭配,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指导患者因人择食,如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不同而选择食物。还要做到因时择食,如根据季节气候特点而选择食物。两千多年前《内经》就为人们设计了一张合理的食谱: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样调配的膳食,食物多样,荤素搭配,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比例适当,避免了五味偏嗜,对于调养身体、促进健康是很有益的。同时告知患者要做倒六宜即:食宜早些、食宜暖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缓些、食宜软些;要坚持几个即: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肉多菜、少药多食、少睡多行、少忧多眠。凡过冷过热,对身体病情不利的、不清洁的对人体有害的东西均在禁忌之列。饮食有节能使脾胃起食进可纳,饮入可运,化生营养有常,气血津液运行有序的正常生理功能。通过饮食调护的宣教,以促进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 4 慎起居

合理的作息是健康的保证。告知患者若起居不慎、房事太过、劳逸失度、寒温失宜均会导致疾病。指导患者做到起居有常。起居,就是指作息;有常,是指有一定的規律。现代科学究证实,长寿需要有规律的生活。在人体内,有节奏性是普遍现象,如心跳、呼吸等。一旦失去节律性,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就将遭到危害。因此要妥善安排好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衣着要相宜,舒适合体,适时增减衣物,因时因人择衣,鞋帽适体。睡眠要科学,卧具适宜,睡姿正确,就寝定时,睡时充足。个人卫生要良好,劳逸要适度,避免五劳所伤。应经常参加适当的劳作及运动,但不宜过度疲劳,不能勉强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重活及剧烈活动,不要久行、久站、久卧、久坐、久看。五种过度的疲劳,可以伤耗五脏的精气:如久视则劳于精气而伤血,久卧则阳气不升而伤气,久坐则血脉灌输不畅而伤肉,久立则劳于肾和腰、膝、胫等而伤骨,久行则劳于筋脉而伤筋。二便要保持畅通等。同时还要指导患者坚持几个即:发常梳、面常搓、鼻常揉、肢常伸、目常运、齿常叩、腹常旋、耳常弹、肛常提。 5 运动

生顾护并增强人体正气是抗病的根本。因此我们应告知患者通过运动锻炼,可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从而疏通经络,调和脏腑气血,达到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目的,运动养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特色,也是其优势所在。它不仅易学易练,经济安全,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广泛的适应病症和高效的预防、医疗、保健、延年益寿等作用。要让患者领会到运动生的三大要领,即意守、调息和动形,同时也要掌握其原则,即:掌握要领,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因人因时而异。引导患者应根据自身的病情及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八锻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慢步走等进行锻炼,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尤其是打太极,它不仅是一项增强体质的健身运动,也是一种防治疾病的有效手段。它将练身、练意、练气三者结合,练身即全身放松,动作柔和,由易到难;练意即专心致志,心静神宁,使大脑得以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息调整;练气即呼吸深细慢匀,气沉丹田,最终达到内外合一,浑然无间的境界。同时它还容易掌握和推广。我们从上述畅情志、顺四时、调饮食、慎起居及适当运动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指导,归纳起来就是要让患者知道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即足够的气血和畅通的经络。足够的气血靠合理的膳食、优质的睡眠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来保证,而畅通的经络靠清净的心理来维护,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理,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同时还要给患者强调养宜适度,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按照生命活动的规律,做到合其常度,恰到好处;养勿过偏,主张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泻结合、形神共养,从机体全身着眼进行调养,不可失之过偏,用之太偏就忽略了其他方面;审因施养,强调养宜有针对性,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分别施养,最终达到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延长生命时限,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bt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