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以学生党建工作促学风建设的思考及对策》,欢迎阅读!
![学风,党建工作,对策,思考,建设](/static/wddqxz/img/rand/big_4.jpg)
以学生党建工作促学风建设的思考及对策
作者:祁广云,林立宏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48期
祁广云,林立宏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信息技术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
摘要:大学生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有着密切的关联,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是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以大学生党建工作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和教师党员在学风建设上的作用,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学生党建;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024-02
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给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学风建设既是高校党建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工作创新的重要途径。以高校党建促进学风建设,是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
一、党建与学风建设的关系
党建与学风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校风、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必然要求。可见,两者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
1.学生党建工作是促进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学风是摇篮的灵魂,是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纪律等多种综合风貌的集中表现。优良的学风决定着高校的校园文化、学习氛围与育人环境,是高校培养一流人才软环境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加强党建工作,能有效地促进良好学风建设的形成。高校在党员发展过程中,规范标准、审慎选择,利用党组织在大学生心中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将学习成绩作为考察学生入党的一项重要内容,构建包括学风在内的党员培养制度。从确定积极分子到发展预备党员再到预备党员转正,严把每个环节的成绩关。凡是成绩没有达到一定标准的学生不能成为积极分子、不能确定为发展对象、不能转为正式党员。把这些制度体系化并严格操作,这样无形中可使要求入党的学生重视学习,成为学习的楷模。学生党员的突出成绩和表现会对周围同学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标样,从而带动学风的转变。由此可见,加强学生党建的过程就是加强学风建设的过程,是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形式。
2.学风建设是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学生党建工作就是要使学生党支部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使大学生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理念信念,促使其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风建设解决的问题是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学生党建工作总是伴随着学风建设的展开而不断推进,因此学风建设是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抓好了学生党员的学风问题,便可推动学生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学生党建工作在促进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党建工作没有在学风建设中发挥作用。随着高校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和发展任务日益艰巨。学生党建工作者往往把精力投放到党员发展上,其他党建工作的任务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学风建设中作用发挥不明显。
2.学生党支部组织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般由辅导员兼任,辅导员日常事务繁杂,很难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生党建工作中。随着学生党员队伍的扩大,学生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情况越来越多。学生党支部书记的政治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并且流动性大、不稳定。支部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和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有些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端正,存在“功利性”和“实用性”,突出表现是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的现象。学生入党后,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其他方面都明显下降。另外,高校党务工作者绝大多数都是兼职,日常教学和事务繁多,不可避免地会将党建工作的重心放在党员发展上,对党员入党后的教育和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相关的教育、监督和考核体制没有跟上,导致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以党建促学风建设的几点举措
1.优化党支部设置,将党支部建在班级。高年级按照班级建立班级党支部,对于增强党员和群众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支部党员和积极分子之间相互了解,可以有效地促进班级班风学风建设。同时,针对班级里的不良学风,能够及时发现,从而使党支部和班委会相互配合解决,从方式和方法上看,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班级党支部的特点是能够更加直接地服务同学,体现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2.在党员培养、发展、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发挥学风建设的导向作用。把学风建设贯穿于新生入党启蒙教育的全过程。以新生入学教育为起点,做好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将党的知识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和诚信教育结合,向新生强调学习达到一定标准才能入党。把学风建设贯穿于学生党员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在大学生群体心目中,形成一种导向,培养和发展什么样的人入党,都要有一定的标准。在党员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关,不仅要考察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表现,还应把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入党考察的标准之一,使每名党员意识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周围同学共同学习。要求学生党员要学习好,做优良校风学风的楷模。在学风建设中,要求全体党员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力争获得国家奖学金和科技竞赛奖,让其他同学感受到党员的素质和优良学风,从而促进优良学风的逐步形成。对于在学风建设中没有起到模范带头和带动作用的党员,支部在年终考核会上要进行批评教育,同时年终考核成绩记为不合格。
3.建立学生党员联系和帮扶制度,促进学风建设。高校在学风建设中要以抓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建立党员帮扶制度,组织党员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的帮扶活动,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进行辅导;开展联系寝室制度,每名党员联系一个寝室,真正发挥学生党员联系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通过帮助与督促,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同学的落后现象,形成努力争先、积极进步的良好氛围,从而推动学风建设。
4.充分发挥教工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学校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和塑造学生完整人格的任务。在高校,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党员,要发挥教师党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党员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钻研业务,夯实专业基础,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宽专业领域,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要修身养性、爱岗敬业、恪守职业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引导学生加强学风建设,使学生树立“以学为荣、学优为荣”的风尚。党员教师还要带动非党员教师开展以教风促学风,以爱心、博学、勤思、细心、诚恳、灵活的为主的教风精神,去教育和感染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条件允许的班级可以实行导师制,一名教师党员担任几名同学的学习和生活指导教师,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特
点帮助学生制定四年学习计划,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实现教学互动。同时,科研是教师的另一个核心任务,了解和追踪学术发展前沿动态,使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参与科研的热情。教师应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学生科技社团(电子协会、计算机协会等)指导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提高学生学习和参与竞赛的能力。科技活动的成果对优良学风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党建和学风建设具有密切联系,要把两者充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使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崇尚知识、勇于成才的风气。
参考文献:
[1]王鑫.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大学生党建设工作[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4).
[2]杨雪芹,孙震寰.以学生党建促学风建设工作模式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
作者简介:祁广云(1963-),男,汉族,教授,工学硕士,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高校党;林立宏(1979-),女,汉族,讲师,法学硕士,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信息技术学院辅导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党建。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bo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