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坚守教育初心勇担 育人使命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非凡的意义,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良好的师德师风有助于引导广大教师忠诚教育事业,增加教育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人才培养的基础在于教育,而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品行和教学实践不仅关系到学生个性,更关系到社会的长期繁荣和稳定。
高校教师肩负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使命,需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履行教书育人的责任:
1. 育人先育德
作为教师要首先不断锤炼品德,以自己的品行,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正确的、高尚的价值观,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滋养,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 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教师的使命担当
培养创新型人才最根本的是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只有具备创新意识,才能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中实施创新的行为,获得创新成果。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教师应当为大学生创造有利于创新的氛围和条件,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帮助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得以不断验证和增强。作为高校教师,应当从自己所讲的每一门课程入手,围绕创新意识来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上还应当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衔接与交叉,促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进一步的独立探索。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过程,需要教师紧随国家、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除了课堂的教学活动之外,教师本人应该加深对相关行业的了解,熟悉行业前沿发展的情况,尤其是科技行业。教师应该将行业发展对人才能力需求的信息反馈到教学中,一是促进自己的教学反思,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二是可以使学生更早地适应社会,了解社会需要,明白自身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在适当的压力环境下激发出自身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这样的经历能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学习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方面的育人环境。这样的产教融合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养成,通过实地参与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校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教师应该把教学当做使命担当而不是任务。心中有使命,才能促使教师不断进取,追求极致,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高校教师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aZ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