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企业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03-12 07:08: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 当前我国企业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欢迎阅读!
对策,存在,当前,制度,我国
当前我国企业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韩丽萍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9



当前我国企业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韩丽萍 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行政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加快,企业制度化建设渐趋成熟,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现实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根据多年国企工作经验和研究,深入剖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并进行归纳总结,从提高重视程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行政企分开三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企业制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8-00-01

一、目前我国企业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是现代生产关系,其内容包括适应市场经济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各种规定、规则和行动规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核心。就目前我国企业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制度建立与实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企业经营者片面强调计划和结果,对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甚至缺乏建立和完善企业制度的意识。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企业制度,但不能严格落实执行,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企业经营者热衷于使用行政命令管理企业。有的企业即使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但大部分局限于表面工作,这也是企业管理水平不高,效益低下的原因。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1.“内部人控制”问题

主要表现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国家所有,其实质为全民所有。但在实际运行中,全民对公司产权的约束力较低,即由什么机构或人员代表全民履行职责、享有权益、实现权利义务和责任的统一,目前仅仅是通过行政任命实现,没有完全体现全民意志,形式上企业归全民所有,而事实上体现全民意志的所有者处于“缺位”状态。由此产生的问题,主要是为企业经营者以权谋私、以权谋利带来可乘之机,导致“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发生。

2.政企不分,公司法人的自主经营权并未真正落实

我国公司化改制很大程度上基于传统国有企业,其结果是产权高度集中,国家股“一枝独秀”,长期处于绝对控制地位,股权结构单一,难以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导致政府在行使控股股东权利过程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人事任免等干预过多,企业自主经营难以实施。政企不分甚至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问题,如贪污腐败、分配不公、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等。


3.企业管理层运作不规范

首先,董事会作为企业核心组织,运行过程缺乏有效监督,权利没有被关进制度的笼子中,一些企业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权利高度集中;有的企业在公司化改制过程中,董事会成员仍然由原领导班子成员组成,企业在组织管理上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甚至是“董事长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董事长始终处于“法人代表”和“一把手”位置,事事“领导”总经理,决策过程缺乏民主,企业的责任体系不明,经营管理效率不高。

其次,经理层人员在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弊病,表现为一些企业仍然以行政管理模式来管理经理层人员,延续了过去的国有企业干部管理模式。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背道而驰,经理与董事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不复存在,层层产生、层层制衡负责的机制被彻底打破。

最后,监事会监督作用难以有效发挥。监事会的职责主要是对董事会和高级经理层的权力行使、依法经营等行为进行监督约束。目前,很多企业指定内部人员担任监事会成员,形成了董事会或经理层领导下的监事会,这就使得监事会很难发挥作用。另外,监事获取信息不充分,成员素质参差不齐,甚至不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也是监事会没有切实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

二、建立完善企业制度的对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建立完善企业制度是为了使企业适应市场竞争,实现长远发展的目标,因此,加强企业制度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企业各级各部门要提高对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

制度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构成,也是企业高效运行的基础。企业制度建设需要各级经营者要深入把握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其基本要求和重点,以发展的眼光以及更为宽阔的视野,对企业制度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并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企业制度规范企业管理行为,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同时要着重考虑制度的可操作性及稳定性,确保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得到有效运用,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地服务于企业战略竞争和长远发展。

()加快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内涵包括公司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其中,内部制衡通过股东、董事、监事、经理之间的职责划分实现,外部制衡通过国家法律、各级市场公司法规等途径实现。目前,一些企业已经建立了层次分明的治理结构,但是尚未实现权力制衡,没有形成权责清晰、各司其职的格局,特别是对公司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仍未发挥真正作用,因此,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遵照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条件,多措并举,全面整治,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防止内部不当行为的发生。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持实行“政企分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因此,只有实行政企分开、监管独立,才能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为企业营造健康稳定、蓬勃繁荣的经营环境。同时,政府要进一步缓解企业办社会的沉重负担,完善财税政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幅削减各类摊派,还企业一片自由发展的蓝天。

参考文献:

[1]吴灏.国有企业制度改革与制度创新[J].大众投资指南,2017(7).

作者简介:韩丽萍(1980-),女,山西介休人,2015年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经济师,主要从事国有煤炭企业办公室相关管理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VC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