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的致谢部分怎么写

2022-10-15 03:53: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毕业论文的致谢部分怎么写》,欢迎阅读!
致谢,毕业论文,部分,怎么
毕业论文的致谢部分怎么写

毕业论文的致谢部分怎么写

其实不论论文本身质量如何、水平高低如何——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更加看重工作量的饱满和完成工作的独立性。如果说专业的东西写不出什么固然可以理解为时间紧迫课题研究不深入,如果说论文完全自主完成导师丝毫作用没有实在觉得无人可谢的也可以理解……但这个可能是论文中唯一的非专业部分、唯一的依靠中小学语文基础的部分,常看到有同学毫无感情的寥寥数语中却是错别字、语法占据一半;更好笑的是,有的学生的论文完全是“自己依靠现代化手段独立完成”或是导师提供其硕士同学博士学长的论文片断,但最后这些学生的致谢一个个把导师夸得有如神教教主千秋万载一统天下,而且千篇一律的精彩文字端的了得。见得如此文字,浑身寒毛直树;听得如此致谢,忍俊不禁再所难免……想想目前很多大学生尤其是理科生的文笔,确实满胆寒的——当然,我也看过不少硕士博士论文的致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将感情融入致谢,不论文字数目,其实就是很好的表达——可惜,此时的很多大四学生,已经淡漠了没有了感情,至于文笔就更加不用谈了,而搜索的功力——也只限于一些陈词滥调的寻找罢了……

只好像小学语文老师那样拿出来几篇范文供大家赏析、学习了……要不要归纳什么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帮大家分析呢?

1、华南师范大学化科院04级师范生麦裕华同学的本科论文答辩致谢 大学四年学习生活终于到了尾声。在四年前到校报道时,就不看好自己在大学里会有什么杰出的成就。往后的事实一再证明,当时的直觉还算是正确的。 只是自己不再彷徨,反而像那些存在主义者们那样,开始思考那些看似庸人自忧但与生命真正相关的问题。摆脱梦寐恐怖,走出疑忌歧路,逐获正当尊荣,这不仅是一向的希冀,也是持续不断的努力方向。值得庆幸的是,一路之上得到多位师长和同学的帮助。

首先感谢的是导师李景宁副教授。李教授渊博的知识和对教育教学的热情让我感受到大学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这在师德逐渐消解的当下社会是难得一见的。李教授让我参与她主持的一项教育改革研究项目,提供大量的研究资源和各种学术活动机会。这些难以寻觅的良机使得我认真省思自己原本肤浅的教育认识,在实践中提升有限的水平。这一艰辛而收获丰富的过程将对我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进教育活动建立了必要的基础。

肖信老师和罗秀玲老师在我开始接触教育学时给与指导,陈徽师姐和甘秋玲师姐对我的学习和成长一直给与关心。我难以忘怀吴全华教授和刘良华教授的讲


课,如果说一位是批评家,另一位则是诗人。难以忘怀的,还有钱扬义教授的亲切期盼和那些烟,汪朝阳教授的快人快语,王辉博士对集邮的长年坚持,以及许多师长的印象。

也要感谢同学何根荣、黄海清、李茂、梁根、钟泉和周颖等人,以及师弟刘冠运。另外,还有阿颖、文慧、慧明、道乾和宇恒。没有他们的支持,很多事情都不能得到较完满的结果。我时常停留在自己的世界中,拖欠的很多人情债,却是很难偿还。

我和许多人一样,在大学里寻找理想、学术道路和爱情,最后只能带着理想和学术信念离去。我不聪明,但是自我感觉颇是勤奋。自大学三年级开始坚持写作,作为表达自己思想和教育立场的方式;发表的多篇文章未必对学术有所助益,但是较能清晰地呈现自己的思想发展脉络。每当徘徊在图书馆的时候,绝不敢奢望自已有什么杰出的学术成就。

只是越到毕业的时候,越有孤独寂寥的感叹。虽然还有很多遗憾,也知道这些遗憾一直存在,我还是走着自己的这些路。只是路途漫漫,现在只能说声:

再见,广州大学城!再见,华南师大!终有一天,我会卷土重来。 2、南京晓庄学院04级师范生张丽娜同学的本科论文答辩致谢 写到这里已是论文的结篇之词,我突然没有了之前流畅的思路,敲击键盘的手指变得有些沉重起来,总结与回首总是令人感慨万千。翻看着这厚厚一叠的数文字,想起曾经为了要写六千字的论文而发愁,我不禁对自己微笑了。四年的大学时光转瞬即逝,十六年的学子生涯亦将挥手告别。这一路走来的点滴片段,此时此刻如同影像般在心底回放,无论快乐、忧伤、收获还是挫败,都是那样的`珍贵与温暖。能端坐于课堂,凝听老师的谆谆教诲;能留连在图书馆,啃读册册文献;一门门课程学习到一行行论文的撰写,能拥有这段学习的机会,我有着难以言表的珍惜与努力,惟恐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对学业有丝毫的懈怠,尽其所能不辜负老师、朋友和家人的期望与关怀。

我要深深的感谢我的导师陈凯,从论文的选题到论文的完成,陈老师都给予悉心的指导,您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敏锐的科学思维、忘我的科研精神以及淡泊宁静的生活境界,让我在做人和做学问两方面都获益非浅。您的幽默趣和出众口才更让我佩服万分。

感谢化学系的各位领导,感谢龙琪、陆国飞、宋怡三位化学教学论的老师,感谢你们在学业上的指导和生活中的关心,你们学者的睿智和师者的风范,让我在热爱的化学教育领域的领悟更深一层!感谢张凤、胡应杰、鲜华、刘少贤、陈昌云等老师在实验场地、实验器材和药品上的帮助和实验技术方面的指导,毕业论文期间得到了你们太多的帮助,尤其是胡老师那一句“实验要深入”被奉为我设计实验的关键原则。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S4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