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读后感

2023-01-25 14:41: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读后感》,欢迎阅读!
数学,读后感,文化,教育
数学文化数学教学》听课有感

元通小学 陈英

本次讲座,汪老师提到了无数伟人学习研究教学数学的事例,使我们感受到什么才是数学为什么要学数学我们应该怎样来教学数学这一学科听了这次讲座,感触很深:数学不只是数学知识、方法、过程的简单堆砌与叠加;数教学也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机械传递与搬运;数学课堂应当是数文化流淌的地方,是学生不断用心去触摸数学本质、感受数学内在文化特质的自由天空。数学就是一种文化。接下来我就简单地谈谈本次听课的启发。

一、对“文化”加强理解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如果说数学需要“文化”,那么首先教师需要“文化”。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从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出发进行教学工作。另外,教师的文化底蕴是数学文化”的保证,一个数学教师,如果不能对自己的学科怀有一种追本溯源的态度,如果不能对“什么是数学什么是数学教育数学与人的关系、数学教育存在的意义、数学教育之目的”等有一份深切关注与深刻思索,他的工作则必然就带有一种盲目性与追逐性,自然就无法在纷繁复杂的数学教育变革中寻得“不变的东西”,找准继承与创新的支点。

二、对“数学史”更加关注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发展史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传承,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真正热爱数学教育工作者,理应具备深沉的历史感。明了中国数学历史明察西方数学历史明晰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知悉中国数学“问题解决”之传统,知晓西方数学科学性”之渊源。或许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我们永远不会与孩子们提及“笛卡尔”、“亚里士多德”、“尼采”、“米藏山国”、“弗赖登塔尔”,但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知道他们的名字,并从他们的经历中汲取数学前进的精神力量与源泉。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知道现在国外数学课程改革之进程,把握他们曾经走过的弯路,也汲取他们历次改革后沉淀下的原创性的经验与教训。熟悉“回到基础”、“新数学运动”、“《人人算数》”等,知道他们每一次变革的背景、思考与问题。千万别以为,这些只是课程专家们理应关注的。坚信,你的视野有多开阔,你创造的空间就有多大。

三、实现“文化价值”

数学有着它自己的丰厚的文化渊源。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挖掘蕴藏在数学中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实现其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践行并彰显数学文化本性,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一种自然本色。数学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她的认识己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数学文化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数学文化”。在关注数学史性和数学美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对数学文化有一种朴素的理解:数学真正的文化要义在于,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张扬数学思考的魅力,并改变一个人思考的方


式、数学学习一旦使学生感受到了思维的乐趣,使学生领悟了数学知识的丰富、数学方法的精巧、数学思想的博大、数学思考的美妙,那么,数学文化价值必显露无遗。

我们应该坚持,具有文化诉求的数学课堂并不排斥具体的数学知识或方法,相反,数学课程文化价值和意义正是依托于具体数学知识、方法的学习而得以实现的。知识和方法是载体,是数学文化价值赖以彰显、实现的母体和根系。我们应以一种古典、审美的情怀,关注学生数学思考的提升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关注数学精神品质的有机渗透,不仅丰富了数学文化的内涵,更为今后开展数学文化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开掘出新的思路,展现新的契机,描摹新的未来。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Ql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