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煜《秋莺》赏析》,欢迎阅读!
![李煜,赏析](/static/wddqxz/img/rand/big_122.jpg)
李煜《秋莺》赏析
【秋莺】 李煜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各位高人帮帮忙残莺[①]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②]游。老舌百般[③]倾耳听[④],深黄一点入烟流。栖迟[⑤]背世[⑥]同悲鲁,浏亮[⑦]如笙碎[⑧]在喉。莫更留连[⑨]好归去,露华[⑩]凄冷蓼花愁. [①] 残莺:后主自比。唐·司空曙《残莺百啭歌同王员外耿拾遗吉中孚李端游慈恩各赋一物》曰:“残莺一何怨,百啭相寻续……歌残莺,歌残莺,悠然万感生。”何事:嗔怪自诘的声口,悔恨自家为何不识时务。然欲致这层妙悟,必先明作者残莺自况,托物言志的写法,则“秋”字也非闲文,读诗不可不察。钱起《归雁》:“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②] 独:入声,仄。《平水韵》属“一屋”。 [③] 老舌百般:犹“老舌百啭”。欧阳修《画眉鸟》曰:“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两诗同为咏鸟诗,然后主诗乃“有我之境”咏身世,欧公诗谓“无我之境”寄襟怀,可参看。舌:入声,仄。《平水韵》属“九屑”。 [④] 听:出句煞尾字,音tìng,去声,仄。《平水韵》属“二十五径”。 [⑤] 栖迟:《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朱熹《诗集传》:“栖迟,游息也。”西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七》:“夫以邓生之才,参拟王佐之略,损翮弭鳞,栖迟刀笔之间,岂以为谦,势诚然也。” [⑥] 背世:与世俗主流相左。三国·魏·曹植 《七启》:“予闻君子不遯俗而遗名,智士不背世而灭勋。” 见前诗《九月十日偶书》:“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⑦] 浏亮:乐声清脆明朗,西晋·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李善注:“浏亮,清明之称。” [⑧] 碎:唐·李贺《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宋·欧阳修《临江仙》:“池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宋·黄庭坚《和仲谋夜中有感》:“纸窗惊吹玉蹀躞,竹砌碎撼金琅珰。”“碎”字用得极为响亮,极为惊心,又极为哽咽,饱含诗人难以言表的痛楚。 [⑨] 留连:留恋不止,依恋不舍。三国·魏·曹丕《燕歌行》之二:“飞鸟晨鸣声可怜,留连
顾怀不自存。”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⑩] 露华:露水。唐李白《清平调》(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评析:古人咏物多有所寄托,盖咏梅者寄狷介孤芳之性情、咏松柏者表坚劲不屈之节操、咏莲菊者赋清白块然之雅趣……李后主之咏秋莺亦概莫能外,但他所咏的“秋莺”绝不同于“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草长莺飞”“自在娇莺恰恰啼”之春莺,而是酷肖少陵“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以及坡公“飘渺孤鸿影”的失群之鸟,孤寂凄冷之心境可以相见。因此,托物言志是本诗的最大特点,但托物言志也有高低工拙之分,读罢后主的这首诗我们不会产生如对李商隐《泪》这篇作品的反感和困惑,现录义山诗其下: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从题目来看,很明显是在咏泪,但问题是咏“泪”无异于咏“愁”这样的抽象事物,因此诗人就不得不用典故来铺陈这种“景语”和“情语”都难以具象化的概念性客观实体。不过以虚喻实却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如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若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一反诗词中以实喻虚的思维惯性,应该算是诗词创作的个例了。 回到后主的这首咏物诗,我们不难看出,此诗纯用“赋体”,不事雕琢,以简驭繁,以明白晓畅的诗句表现了囚徒生活的苦楚,让人产生无限的同情悲悯,也许这正是王国维评价他说的“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因此才如此感人至深,教人神思黯然。因之,本诗是咏物诗中的佳作无疑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NV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