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改善型管理1企业管理制度的四个层次

2023-04-14 00:0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持续改善型管理1企业管理制度的四个层次》,欢迎阅读!
管理制度,层次,改善,持续,管理


开篇语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部门墙的现象:自己部门的问题都好解决,跨部门的问题协调起来就难上加难,最终多数以上升到老板拍板才能搞定为了改善管理,企业会建立自己的制度体系,但是几年、十几年下来,发现企业管理能力仍然停留在低水平,老问题还是重发发生,业务规模不断增长,管理却越来越难,效率越来越低、各种浪费难以管控。领导总是要事无巨细的叮嘱、拍板,领导出差时间长就会耽误家里问题决策…… 如何既能把老板从琐碎事务中解放出来,又能让经理、员工高标准、高效率的开展工作,持续自主改善呢?阅历未来将通过系列分享来逐步解答这个企业管理老大难问题。

第一讲:企业管理制度的四个层次



管理制度是组织、机构、单位管理的工具,对一定的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它是实施一定的管理行为的依据,是企业生产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合理的管制度可以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 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都是伴随问题管理建立的,通过会经历如下四个层次(发展阶段):




1、问题导向

这是企业最普遍、最基本、最原始的管理——“遇到问题,见招拆招。往往为了解决点状问题,管理制度制度很零散。制度合理性因人而异,不同制度之间往往存在交叉、冲突。点状解决了问题,导致难以提高线、面的效率,甚至出现管理盲区。





2、部门导向

伴随公司业务规模不断变大,有的部门领导走在前面,用制度管理日常业务,自己主抓关键瓶颈、重点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门的管理熟度不同,公司管理制度覆盖度有了很大的提升,系统性也有一定提升;但只在部门内自成体系,跨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不足,部门墙仍然严重,效率低。



3、标准体系/软件系统导向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迫于下游客户的准入资质审核要求,或者上市监管审核要求等,于是采用借鉴成熟管理标准(如ISOTSEHS、内管理体系等)或软件系统(ERPCRM

SRMTPM等)中成熟的管理模式来建设公司管制度体系。但是,由于管理体系、软件系统都有他们的核心目的,不能覆盖企业的方方面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Mr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