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学基本知识及概念》,欢迎阅读!
![基本知识,教育学,概念](/static/wddqxz/img/rand/big_51.jpg)
实用文档
教育学根本知识及概念
1、教育的概念:
广义: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锻炼人的身体的一切社会活动。
狭义:是通过专门机构进行的,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目的,有系统、有方案、有组织地对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开展其智力和体力,培养其思想品德的活动。 2、教育的三大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中介〕
3、教育的开展史:原始形态的教育〔原始社会形态〕→古代教育〔奴隶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形态〕→现代教育〔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4、学校是什么时侯产生的?奴隶社会
5、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社会科学。 6、教育学的开展史: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古代教育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代表作【学记】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现代教育阶段〔17世纪以后〕--代表【大教学论】 〔三〕、教育学开展的多样化阶段→现代教育阶段〔19世纪50年代后〕 〔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现代教育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 【学记】的地位:是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文化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经典著作,成书于春秋末年〔相传为孟轲的弟子乐正克所作〕。 著名教育学家及其典型著作: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学家--“教育史上的哥白尼〞〕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
赫尔巴特〔德国教育学家--“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7、教育学的价值:〔一〕、启发教师的教育自觉,使其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二〕、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者的理论视野〔三〕、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决的教育信念〔四〕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的自我开展能力〔五〕为成为研究性的教师打下根底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能动作用: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2、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1〕、文化影响教育思想、教育观点的产生〔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开展。〔二〕、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作用〔1〕、影响文化的传递〔2〕、影响文化的选择 〔3〕、影响文化的融合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里?〔一〕、教育与生产力开展的不平衡性〔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开展的不平衡性〔三〕、教育本身的历史继承性〔四〕、教育具有永恒性 1、影响个体开展的因素有哪些?〔一〕、遗传在个体开展中的作用〔二〕、环境是影响个体身心开展的外部条件〔三〕、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个体身心开展的内在动力〔四〕、教育对个体开展起主导作用。 2、为什么说教育对个体开展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的对人们施加影响的社会活动 〔2〕、学校教育是在受过专门训练和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3〕、教育能够根据科学的要求,协调影响人的开展的诸因素,使遗传素质和环境的影响向有利于受教育者的方向健康开展;同时,可将学校、社会、家庭的影响有效组织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对受教育者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3、个体开展的规律有哪些?
.
实用文档
〔一〕、个体身心开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所以要求教育循序渐进 〔二〕、个体开展具有差异性和不均衡性,所以要求教育因材施教 〔三〕、个体开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所以要求教育有针对性 4、〔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身心开展:生理开展、心理开展
1、我国教育方针的本质是什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效劳,为人民效劳,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我国的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根底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的学说 4、我国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什么?〔p65待定〕〔1〕、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目标〔2〕、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开展为宗旨〔3〕、以育人为根本 1、教师的作用是什么?〔1〕、教师是人类文明成果的传播者〔2〕教师是年轻一代心灵的塑造者〔3〕、教师是美的感受者、表达者和创造者〔四〕教师通过培养人才促进社会的开展
2、教师的素养表达在哪些方面?〔一〕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二〕教师的能力素养〔三〕教师的心理品质〔四〕教师的高尚职业道德
1、德育过程的根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开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德育的途径 〔1〕、教学〔根本途径〕--不仅是实施全面开展教育的根本途径,也是学校德育最经常、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4〕、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6〕、班主任工作
1、划分课程类型的标准?〔根据什么来划分课程类型?〕:根据教学任务 2、有几种类型?〔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二〕、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三〕、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 3、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形势如何?
4、课程改革的六大根本目标是什么?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二)表达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四)、该井学生的学习方式(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地方、学校三级〕 1、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2、什么是教育过程的“四要素〞过程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 3、教学过程的特点是什么?〔一〕、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二〕、教学是一种情知交融的认知活动〔三〕、教学是一种有规可循的科学认知活动〔四〕、教学是一种面向人的生活世界的实践活动〔五〕、教学是一种有限制性的艺术创造活动
4、为什么说教学是一种有限制性的艺术创造活动?
答:首先,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这种创造性反映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第一,备课是一种同质异构的艺术创造活动;第二,上课是一种亦陈亦现的艺术表现活动;第三,评课是一种“空筐〞艺术。其次,教学活动是一种有限制性的艺术创造活动。这种限制性的因素有:成文的教育目的和公众的教育期望、教育教学制度,客观的办学条件与教学设备,师生个人的知识根底与个性限制,教师的职业特点与文化烙印及其角色的道德标准。所以说教学是一种有限制性的艺术创造活动。
5、什么是教学原那么?:教学原那么是老师和学生在教学工作中自觉地遵循教学规律,为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要求和准那么。
6、总共有哪“八大〞教学原那么?〔一〕、科学性和思维性统一的原那么〔二〕、理论联系实际原那么〔三〕、直观性原那么P168〔四〕、启发性原那么〔五〕、循序渐进原那么〔六〕、稳固性原那么〔七〕、因材施教原那么P173〔八〕、开展性原那么
1、教学的根底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2、备课的内容有哪些?〔1〕、备教材〔2〕、备学生〔3〕、备教法〔4〕、备学法 3、备课的形式有哪些?
.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JN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