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九章德育》,欢迎阅读!
第一节 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 一、德育的概念:
1、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因此,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而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或政治教育的代名词。 2、德育包括以下形式: (1)家庭德育;(3)社会德育
(2)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第二节 德育过程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1、概念: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的统一过程。
2、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既相互联系又区别: (1)联系: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个体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3、具有特性: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 二、德育的意义P108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三、德育目标:
1、概念: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2、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1)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3、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
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四、德育的内容
1、概念: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标准和法纪道德规范的总和。
2、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 (1)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人们对待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态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世界上最进步最科学的世界观。】 (2)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理想教育。【理想:是人们对未来事物、生活或目标的想象、向往和追求。共同理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制约着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 (4)道德教育。【道德:是调整人我、群我和物我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由社会生活条件决定并未社会生活服务。我国现阶段用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人们,同时提倡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尚最进步的道德】 (5)集体主义教育。(6)劳动教育。(7)自觉纪律教育。 (8)民主和法制教育。【民主是法制的基础,法制史民主的保证。社会主义法制是立法、司法、守法三方面统一体】 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而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的影响。(2)区别: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构建完善的过程。
二、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
1、结构: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2、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3、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三、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
1、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是有关品德的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1)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以及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是人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依据。(2)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星期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3)道德意志: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表现为用正确的动机战胜错误动机、用理智战胜欲望、用果断战胜犹豫、用坚持战胜动摇,排除来自主客观的各种干扰和障碍,按照既定的目标将品德行为坚持到底。(4)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作出的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通过练习或实践形成,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2、学生品德是在教育性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发展的。 【(1)德育过程的基础: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2)特点: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是德育实践中的活动和交往,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老师和同学;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3、学生品德是在其品德内部矛盾斗争中形成发展的。 4、学生品德是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 第三节 德育原则、方法和途径 一、德育原则
1、概念: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具有指导作用。 2、主要的德育原则:
(1)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2)知行统一原则;(3)说理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统一原则;(4)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5)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的原则;(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7)因材施教的原则;(8)德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原则。
三、德育方法:
1、概念: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的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 2、影响德育方法的因素:
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及文化发展水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品德发展水平、个性差异。 3、主要的德育方法:
(1)说理教育法。通过语言说理传道,使学生明理晓道,非请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形式:具体形式、讲解和报告、谈话与讨论等。
(2)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第五节前苏联的教育理论和当代西方道德教育思想 一、前苏联的德育理论和实践 (一)马卡连柯的德育思想
1、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长期从事流浪儿和违法少年的教育改造工作。
2、德育思想理论
(1)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①基本教育原则: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②首先要尊重儿童,即尊重儿童的人格。③相信通过教育,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⑤ 2、集体教育的思想
【①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②教育体系:在集体中,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3)陶冶情操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4)实际锻炼法。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方式: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活动和文体科技活动。 (5)品德修养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自我意识及自我修养能力的提高,调动自觉主动地接受驾驭,增强地址不良思想道德影响的免疫能力。
(6)品德评价法。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激励或抑制,促进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注意:目的明确;公正合理,符合实际;大多数学生公认;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 三、德育途径
1、概念:是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 2、实施途径:
(1)教学。是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学校德育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形式。 (2)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 (3)课外、校外活动。(4)社会实践活动。 (5)校会、周会、晨会和时事政策学习。
(6)班主任工作。基本任务: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第四节 我国新时期的德育改革
一、我国新时期德育的若特点和社会主义现代的发展方向 1、社会主义方向性。 2、全民性和民主性。【全民性:德育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权利、义务和责任;德育的对象包括全国人民、全体社会成员;德育的任务是提高全国各族人民思想道德素养水平,提高整个民族的精神文明程度。 努力实现民主化。】 3、变革性。是现代德育的本性和存在形式。 4、开放性。向国内社会开放;向国际社会开放。 二、德育目标应坚持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三、加强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建设
德育基本内容序列化的结构迁移说、阶段连续说和螺旋循环说三种观点或模式。 通过集体,为了集体。③德育原则:前景教育原则和平行教育原则。前景,通过经常在集体成员面前呈现美好的“明天的快乐”,推动集体不断向前运动、发展,保持旺盛力量;平行,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予集体的一种影响。】 (3)劳动教育的思想
【①重视劳动对于体力智力发展的意义,认为劳动最大的益处在于道德和精神上的发展。②应和生产教育结合,认为不注意创造价值的劳动不会成为教育的积极因素。】 4、纪律教育的思想
【认为纪律是达到集体目的的最好方式,纪律可以美化集体。教育谈话和教育者的以身作则是重要的方法。】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
1、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继承并发展了马卡连柯的思想。 2、德育思想主要内容
(1)关于德育的地位、任务和内容
【①任务:培养意识,形成世界观、道德方面的概念、观点、信念、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动机。②内容:科学世界观和共产主义信念、道德、劳动态度、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觉纪律等】
(2)关于道德信念的形成与培养
【①认为道德信念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结果、道德发展的最高目标。②“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处伪君子。”】
(3)关于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①主张:正面教育、启发疏导。②和马卡连柯一样重视集体教育,不同是主张集体和个人的和谐一致,在集体中也要进行个别教育和个别对待。】 (4)关于自我道德教育 【①认为:“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三)合作教育学的德育思想
是前苏联80年代普通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的教育理论。由长期从事教育实验的教师和学者提出。思想早在50年底就存在。核心思想:强调教育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个性民主化,主张教学、教育过程应建立在师生合作的新型关系。 二、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思想 (一)涂尔干的德育思想
1、法国、社会学家、教育社会学创始人、用社会学观点研究教育问题和德育问题。1925年《道德教育论》。 (1)个体品德社会化和道德内化过程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Av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