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2023-12-08 11:37: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谈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欢迎阅读!
社会化,当代,政治,大学生


谈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

[提要]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标志是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合格的政治公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方向和程度对我国未来命运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搞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对策

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美国学者伊斯顿认为: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获得其政治倾向和行为模式的发展过程,是社会将关于政治的知识、态度、规范、价值取向等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方式。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就是指大学生学习并内化政治主导文化,逐步成为具有稳固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价值观、政治信念等一系列反映和倾向的政治人。



二、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1、当代大学生对于政治的关注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CCTV是我国官方的主要媒体,大学生如具有成熟的政治意识应该能够利用电视这个媒体平台获取信息。可是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没有频繁收看新闻的习惯,保持看CCTV新闻联播的频率是一周46次的同学仅有21.4%,一周13次的同学有32.1%,而不习惯收看的同学有46.4%



2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加大。调查显示,65.1%的学生每天上网34小时,19.8%的学生每天上网12小时。44.5%的学生上网玩网络戏,22.7%的学生上网看电影,20.3%的学生上网做与学习相关的事情,仅有12.5%的学生上网浏览新闻。可见,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颇大,大部分学生除了上课,其他时间基本上花费在网络游戏和看电影方面,这必然会使大学生沉溺于虚拟现实空间,使得客观现实和虚拟现实之间的角色转换不能有效进行,从而导致人格障碍,而人格障碍的学生就会选择逃避或不去面对社会现实,造成政治信仰和道德意识的弱化、人格社会化的缺失等等。



3、当代大学生虽然热衷于参与政治,但缺乏必要的政治参与知识。调查发现,由于受大学生低龄化的影响,有86.9%的大学生从来没有参与诸如人大代表选举等政治活动。在问及你是否知道何为政治参与时,仅有9.5%的同学知道确切定义,33.3%的同学了解,不甚了解的同学占到56%1.6%的同学没听说过。15.5%的同学经常参与团组织或党政组织所组织的活动,64.3%的同学偶尔参与,20.2%的同学没参与过。大学校园的社团活动虽然也比较活跃,但参加的同学毕竟是少数。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通道少、机会有限,相关的技能经验得不到锻炼积累,作为独立的政治行为主体的能力自然无法提高。






三、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出建议

1、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社会政治教育功能。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要以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师德建设为先导,注重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广泛开展有利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校园各项活动,努力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激励他们求真、务实、创新、进取。高校教师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对其思想动态有高度的敏感性,要真正的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真真地深入了解大学生,想其所想,对其问题做到对症下药,要耐心、实在的工作真正的做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提高其政治社会化水平。



2、唤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社会环境。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受到来自教师、同学、家人、亲友等方方面面的影响,既有校园文化教育的影响,又有校外社会现象、社会思潮的影响。因此,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同时,高校还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努力,通过净化社会环境、提倡良好的社会风尚,积极主动地引导和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我们必须要加快和努力推进这方面的工作要利用我国现有的社会资源,充分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潜在资源,尤其是要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遗余力地推进和促进我国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



3、充分重视和发挥大众传媒互联网络的载体作用,为促成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起好导向作用。由于网络信息言论自由,一些不负责任的、低级、迷信、淫秽、庸俗、甚至是反动的信息或言论,通过网络传播,容易影响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政府和学校在加强网络信息监控管理的同时,还必须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去占领网络阵地,把互联网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正面宣传教育和积极引导,为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起到良好的社会政治导向作用。同时,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防止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

4政治参与实践中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参照西方国家某些学校的做法,在校内成立模拟的代表机关,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民主选举、民主处事作风和技巧,提高政治行为的能力。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社会活动课程对培养学生扮演政治角色的能力,教育学生树立明确的政治认同意义重大。高校要通过教学活动和丰富的学校活动,让学生了解学习政治理论政治规范训练学生的政治思辨和政治参与能力,引导学生认识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艳萍.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殊性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2]张卫锴.雷鸣.论邓小平理论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1999.2.






[3]冷青峰,鹿军.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分析[J].管理科学摘,2006.6.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9T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