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采砂对河道的影响及管理对策

2022-11-18 05:20:4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河道采砂对河道的影响及管理对策》,欢迎阅读!
河道,采砂,对策,影响,管理
河道采砂对河道的影响及管理对策

摘要:我国河流湖泊众多,但是,长江赣江水系、淮河水系为重要的采砂来源,淮河支流北汝河等河段的采砂量也较大,乱采、超采等非法开采现象,对河道水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所以对于河道内砂石的开发建设,需要秉持严格的开采生规范,控制单位时间内采砂量、采砂方式,才能尽可能保证河流中下游的水生生态环境,符合国家水质标准及生物群落集聚的要求。本文主要对河道采砂对河道的影响及管理对策做论述。

关键词:河道采砂;河道;影响;管理对策 引言

由于河砂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居高不下的市场需求,河砂无序滥采乱象导致了河道形态结构、河势河态、河流水质、生物环境改变,进而引发河道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更对河道航运、行洪安全产生恶劣影响。 1采砂对河道水文情势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河道砂石是河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自然与经济双重属性。河砂是水生生物栖息生长媒介,是河道生态平衡的重要物质要素,同时也是维持河道水质、水文稳定的重要因素。采砂对河道水文情势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首先是采砂对河道地质结构、水文情势的破坏。中国不同流域的河流水质、河床底质、水流情势等存在差异,长期对河道进行大规模采砂作业,会逐渐改变河道地质形态、理化特性和水动力条件。当前与河道水文状况相关的生态衡量要素,通常包含悬浮物TSS、固体悬浮物质SS、有机无机氮量TN、总磷量TP,以及水中悬浮物光散射浊度NTU等,这些水生生态因素会随着大规模河道采砂活动,而出现固体悬浮物增多、悬浮物浓度上升的问题。如:北汝河部分河段,就已经在近年来河道采砂越来越多情况下,发生河道地质形态改变、流速减小,以及水深变浅、基底水质变混的状况,水体浊度增加导致透光度下降,水体中多种生物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但不同河段由于采砂造成的水文情势破坏,存在着上、中、下游的明显差异,一般上游1km内水生生态的破坏较小,中下游2~3km处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这是由于沿水流方向往下的输沙量不断增多,采砂区影响范围也增大。其次是采砂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河道内的砂、石、土料等是河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持河势稳定和水流动力平衡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河砂的开采,改变了河床天然形态,造成局部河势变化,对坡岸堤防和穿堤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有一定的影响。科学、合理地开采砂石资源,严格禁止越深、超量开采河砂,有序适量,规范科学地开采河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河道起到疏浚作用,一般不会影响河势稳定。在河道演变与泥沙补给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河势、防洪、涉水工程及其他因素,首先运用技术手段对可采区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划定,并进行了复核。并提出了采砂和河道治理、划边定界、生态修复相结合的理念,提出以控制开采高程和控制采砂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可采区范围、采砂量、控采高程等进行了控制,总体是科学可行的,在一定程度上对河道断面进行规整,具有波动一般不会影响河势,但由于引起河势变化的因素复杂不定,必须要跟踪观测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按规划采砂改善了弯道水流流态,增加了过水断面,减少了对凹岸的冲刷,起到了减缓弯道进一步弯曲发展的作用,因凹岸一侧砂砾沉积较粗,砂质较好,采砂作业是应严格监管,免在超采范围开采和过度开采。合理采砂使河势、水生态环境和防洪安全得到了保护, 避免产生不利影响。


2河道采砂管理对策

2.1规范、出台河道采砂规划与整治方案

规范、出台河道采砂规划与整治方案,改变现有供、采模式,通过市场调节、合理调配等方式实现砂石有效、合理地开采与利用。推进机制砂代替河砂模式,从供应链源头控制河砂的无序、过度开采。 2.2加快推进河湖划界和岸线规划编制工作

要开展确权,明确管理界线、管理单位和管理要求,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对已划定管理范围的河湖,规范设立界桩和标识牌,确保河湖岸线开发利用科学序、高效生态,发挥好应有的作用。严格规范涉河建设项目许可,加强监督执法,大力整治侵占、破坏河湖的行为。 2.3抓实抓细水资源管理

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制度,积极推进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严格执行水资源禁批限批制度,组织取水口检查登记,加大取水监督指导和非法违规行为查处打击力度,实施最严格水资源制度考核。加快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城区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备水源井关闭、曹家湖水库、十八里堡水库清淤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各领域用水效率。把用水监管工作抓实抓细,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2.4基于颗粒流程序分析河道采砂对堤防稳定性的影响

河砂是流域内的天然石块或颗粒滚落入河道,经水等外力长时间反复冲撞、摩擦而产生,被誉为水中黄金,广泛用于水利、交通、城建等基础工程,且需求量逐年增加。河砂是河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河床、河势的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运用PEC软件,在不同采砂坑参数组合的情况下,模拟堤防的物理、力学性能,分析了采砂对堤防稳定性的影响,明确以下方面,首先是应用颗粒流方法建立了河道采砂模型,从细观角度研究了堤防土体细观颗粒的流失和孔隙率的变化情况,并以孔隙率为指标追踪和分析了采砂坑参数的变化对堤防各部位土体细观演变的影响。其次是采用参数组合的方式在河道采砂,坡顶和坡底孔隙率的变化最大,这说明采砂位置越靠近堤脚,对堤防稳定性的影响越大。最后运用折减系数法,分析出河道采砂方式与堤防抗滑稳定性有很大的关系,采砂坑离堤脚的距离为最敏感因素,采砂坑距离堤脚越近,边坡安全系数越小。要确保堤防安全,采砂坑与堤脚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2.5河道采砂水生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管理对策研究

首先是采砂作业方式约束。采砂通常采取水采岸分的作业模式,还要严格执行相关部门的悬浮物浓度SS、有机无机氮量TN、总磷量TP等的数值,开采前提交完善的河道区域修复、水生环境保护方案。开采后的废水排放要经过长时间过滤、沉淀,采砂完成后的土质回填、植被修复等,也要符合地区自然生态的恢复需求。其次是砂石开采地点选择。首先对于长江、黄河、淮河等大型河流级别而言,要优先开采主干河流、尽量不开采枝干河流,河流漫滩开采等级优先于河道,避开动物洄游通道、产卵场等生存空间,来保护河道浅滩区域、河岸周围动植物的生长。最后是采砂与河道治理。划边定界、生态修复相结合的原则,控制开采高程和采砂量两个指标相结合进行采砂控制和监管。采砂后河底高程按设计横断面开挖回填。

2.6河槽形态和河床稳定性造成的破坏的修复建议

建议严格执行关于河道采砂的相关管理办法,科学有序地进行采砂;考虑到该种情况下部分主支河段出现淤积现象,可能会影响航运及行洪,同时由于河道


疏浚及采砂导致河床继续下切,可能会危及沿岸圩堤安全,建议加强河道管理对主支淤积河段要做好清淤措施,合理有序地疏浚及采砂,确保沿岸圩堤行洪及航运安全,保持河床的稳定性。 结语

总之,河道采砂对部分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并使得河道通航、防洪等出现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加强河流采砂量、采砂方式、植被修复的管理控制,定时进行河流多种水文因素的监测分析,对水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玲丽,谭政江,李昆.赣江中-下游河段采沙对河床的影响J].水电与新能源20105):63-65

2]朱立俊,韩玉芳,佘明富,等.鄱阳湖赣江尾闾淤积特性及对防洪的影响[J].河海大学学报,200028(增刊):79-8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6A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