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后疫情时代高中生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欢迎阅读!

后疫情时代高中生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摘要:新冠疫情之下高中生生命教育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而现阶段高中生命教育现状亟待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主题班会课、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等形式进行生命教育途径的有效探索。
关键词:生命教育;高中生; 教育途径
2020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原本安稳、有序的生活一度充满危机和不确定性,学校老师和学生也不得不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当下国内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我们的生命教育也需要以此为契机,结合时代特点,不断深化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凸显生命教育课程的价值和意义。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1968年,美国的唐纳·华特士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总思想,其教育主旨是重视自身生命,尊重他人生命。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渐渐开始考虑和落实生命教育,在2010年7月,中国教育主管部门正式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革新和扩展规划纲要》在此文件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学会“生存和生活”,更要注重对安全知识的培育、生命知识培育,以及国防教育和连续性扩展教育,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培养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但新冠疫情突发,让我们对生命教育的价值进行再思考,以生命为本位的教育不仅仅在于使学生学会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重视对个体生命的关注,也应该关注生命的社会价值与意义,培养他们对社会及他人的生命关怀,也是特殊时期赋予生命教育更多的内涵。
二、高中生生命教育现状
高中生是学生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个体生命意义形成的重要阶段。而结合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1
,中学生生命意义感缺失严重,且呈现出随着年龄增长对生命意义感逐渐降低的
趋势,更让人担忧的是,在接受调查的中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生命价值缺少思考,且学校迫于升学压力,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视度也不高。基于种种现状,本文试图探索出适合高中生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以主题班会课的形式开展生命教育
班会课是学校实施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的重要平台,班会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参与感与获得感。高中生是个体成长中经历的最后叛逆期,对教师的一味说教比较反感。本人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与疫情期间各行各业的抗疫行动,以“我身边的抗疫故事”为主题开展班会活动,让学生以亲历者的身份叙说抗疫故事,其中有湖北藉学生在湖北的所见所闻、有在深学生分享家长在抗疫一线的故事等等,通过学生同伴的描述,教师适时地给予引导提升,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以及危机关头生命的价值体现。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生命教育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主张“教学做合一”。对于高中生的生命教育,我们要在教育生活、教育活动中体会生命教育的真谛。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中小学学生自主进行的学习活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来达成教学目标。本校在疫情复课后举办了“抗疫中的感动人物”主题板报,让学生通过板报的形式展示对生命的尊重并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取向。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观看《同心抗“疫”》等专题影片,更直观、生动的感受在疫情期间,国家对人民生命的珍惜、个人在危机情况下的价值抉择,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生命意义感。
(三)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
顾明远教授讲:“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由于高中阶段学生普遍升学压力大、学习任务繁重,为切实保证生命教育落在实处,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是既高效又切实可行的途径之一,特别是在人文学科课程教学中更易体现出来。
本人结合自己所任教的历史学科特点,在讲述抗日战争一课时以“小人物见大历史”为教学主题,展现东北人民和抗日联军的英勇事迹,以及在长沙、常德等地保卫战中军民的抗战故事,从平民的视角去解读抗战经历,从教材中挖掘生命元素,让学生感悟生命意义,引导在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学生学会珍视自我生命,发现生命价值并培养家国情怀。
生命很精彩,成长正当时。在后疫情时代,生命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而生命教育缺失的现实亟待改善,只有不断探索生命教育的途径,坚持解放人、发展人,提升身心品质,发展学生潜能的本质原则,才能让生命教育落到实处,为学生的成长有效助力。
1 孟四清.刘金明.中学生生命意义感及相关问题的调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0(08).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5R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