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2022-08-25 08:52:5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一章_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欢迎阅读!
实践,基础,方法,研究
第一章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立足时间需要研究理论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适应与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实践。其中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实践活动改变了环境,也改变了人本身。人们在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生产了自己的物质生活;在改变生产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一部人类社会历史,在本质上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

(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指导实践,回答实践提出的种种问题。马克思说:理论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把实践的需要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而不能就理论研究理论。毛泽东说:社会科学研究专从书本子里面讨生活是危险的。

立足于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要求理论工作者必须满腔热忱地投入生活,与实践和时代的发展同进步,与人们群众共命运,真正了解实践的需要、时代的走向和人民群众的愿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科学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

(三)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社会科学。强烈的问题意识,首先表现在善于提出问题。如果问题本身没有什么意义,甚至是一个伪问题,那么,而后的全部研究都会变得没有什么价值,甚至是毫无价值。

社会实践丰富多彩,社会问题错综复杂,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社会担当意识,历史责任意识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十分重视研究那些事关国家、民族命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和前沿问题,这对于从全局上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函,有重大意义。

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

(一)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科学理论不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且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从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事件和科学文化实践钟来。邓小平说:一个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是总结概括实践经验的结果。没有前人或今人、中国人或外国人的实践经验,怎么能概括、提出新的理论

成功的经验是宝贵的财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只有全面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才能深刻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既要重视总结别人的经验过去的经验更要重视总结己的经验现实的经验在不同时空的比较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拒绝研究别人的经验过去的经验,只承认自己的经验,是失足的狭隘经验主义;拒绝研究自己的经验现实的经验,一味照搬别人的经验、过去的经验,是教条主义,二者都是主观主义。


(二)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

总结经验,要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要求我们坚持观察的客观性,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成分。研究问题不能从概念、定义或主观想象出发,而应当从实际出发。

(三)调查研究室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

调查研究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要了解情况、掌握资料唯一的方法就是向社会作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没有真正的社会科学研究调查研究要客观、周密和系统,不是实例、而是掌握全部材料的综合。列宁说:“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挑选任何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有纯粹消极的意义,因为问题完全在于,每一个别情况都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如果从事实的整体上、从它们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顽强的东西而且是绝对确凿的证据。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搜集材料既要全面而要有重点,历史的和现实的,内部的和外部的,正面的和反面的,主要的和次要的,愈丰富愈好。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综合,抓住本质、抓住规律、抓住全局。

三、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 (一)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理论是否正确,在理论的范围内不能解决。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把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起来,凡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认识,就要毫不动摇的加以坚持;凡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认识,就坚决及时地加以就哼;凡尚未被实践证实或证伪的东西,就要在实践中继续研究和探索。既要防止主观盲目性,要防止思想僵化。

(二)在实践中发展理论

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是发展的。社会实践的发展,一方面不断为我们提供新的经验新的认识工具,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另一方面,实践所提供的经验认识工具又总是有限的,从而又限制着我们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这种状况决定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只能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能是绝对的统一。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0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