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中美育的有效渗透

2022-08-13 01:57:3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语文课中美育的有效渗透》,欢迎阅读!
美育,语文课,渗透,有效,高中
高中语文课中美育的有效渗透

要: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对丰富语文教育的内涵,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高中语文教师要深入解读当前美育存在的问题,强化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美育能力;同时,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美育素材,激发学生审美体验,实现最佳的美育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美育;渗透对策

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下不断发展,美育教育也越来越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们热议的话题。学生的情感与审美能力会在高中阶段迅速发展,高中语文课程的设置又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培养情感认知的重要途径。因此,将美育与高中语文教学结合对语文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意义。然而在当前的高中教学实践中,美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的目的在于探究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实施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存在的问题 1、一线教师并未真正理解美育的内涵

虽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一再强调美育的重要性,很多一线教师也能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去进行美育渗透,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是,很多一线教师并未真正理解美育的内涵。教师对美育内涵的不理解是直接的问题,而问题更深的症结还在于“审美教育”自身的多义性。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课文、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学情,应该设置不同的美育目标、运用不同的美育方法,最终归于语文课堂与现实生活的完美融合,实现知识上、情感上、思维上的全面发展。目前,对于审美教育内涵重新阐释的理论并未有更有效的发展,对语文美育具体实践的理论指导也是不够的,同时,一线教师对于美学美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存在不足。


2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

教师授课效果的好坏可以通过一定的评价标准得以直接的显现,例如,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可以通过考试,以分数的形式直接呈现出现出来。分数高了,证明教师的教学有效果;分数不高,证明教师的教学效果不佳。或者通过组织听课的形式,对一名教师授课效果进行直接评价。因为对美育效果评价有着困难,到目前为止,高中语文教学体系中仍未形成对美育效果客观有效的评价标准。也正是因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直接制约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

实施美育的积极性和实践力。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美育的对策 1、强化在职教师的美育培训

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在职高中语文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的美育情况最为了解,也最能够发现问题。但很多一线教师缺乏美学和美育的理论基础知识以至于他们对于所面临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和全面,特别是一些中老年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唯分数的思维根深蒂固,只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往往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上一章我们也提到,相比于审美能力的培养,一线教师认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知识点的积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因为这些是学生在高考中直接需要面对的。于是我们认为,要不断加强对在职教师的美育培训,采取形式丰富、灵活多样的措施来转变他们原有的思维模式,逐步提高他们对美育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美育实施的能力,彻底改变当前这种重教授轻引导、重知识轻情感、重智育轻美育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2、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审美体验

以古代诗词教学为例,传统的语文课基本就是作者介绍、背景介绍、诗词朗读、意象分析、情感分析等内容。其中意象分析和情感分析往往占据了课程的绝大部分,诗词朗读较少,分析大于感受,而且这种分析更多的是教师以教参为导向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正确答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作为我国灿烂文化


瑰宝的古诗词就成为了一道道冰冷的问答题,其字里行间蕴含的美很难被深入挖掘。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思维,灵活创新,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性、想象力,与学生应拉近距离,形成和谐互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参与到审美体验中。例如在讲解曹操的《短歌行》时,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诵,也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诵,给学生播放不同版本的朗诵音频,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相关片段,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诵来感受曹操诗歌的语言风格,每字每句的用笔方式以及当时心中的澎湃情感。这些并不预先设置标准答案,教师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和辩论中逐渐达成共识。

3、深入挖掘语文课堂审美资源,建立有效的美育评价标准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实施效果不佳,很大程度上在于一线教师并没有能够充分挖掘课堂中的审美资源,也没能建立有效地美育评价标准。“进行审美教育首先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元素”。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包含多种体裁、多种类型的文章,其中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科普文、科学论文、文艺评论等等,其中不乏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但由于应试教育体制的束缚,很多好的文章都被忽略不讲,或者被当成了知识点积累,其本身蕴含的审美资源并没有被认识和挖掘。同时,语文课堂中还有一部分重要的审美资源是教师们所忽视的,那就是来自于每一位学生独特的审美经验。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发生转变,学生能够充分地融入整个语文教学美育的过程中来,这部分课堂审美资源便可能会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进而促进语文教学美育的有效进行。此外,审美资源还蕴藏在很多课外读物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感受、多写作,把课上学习与课下阅读打通,不断丰富学生的审美资源库。

参考文献:

[1]刘超.高中语文美育的困境和突破[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冯小婧.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y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