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蜻蜓》教学设计

2023-04-16 14:30: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红蜻蜓》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蜻蜓
《红蜻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聆听感受歌曲,优美深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歌曲《红蜻蜓》的学习,感受合唱歌曲的艺术美.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

3.相互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时光.触景生情地表演 教材分析:

《红蜻蜓》是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作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歌曲3/4拍,宫调式,主旋律起伏较大,曲调优美抒情.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红蜻蜓而勾起对美好童年的回忆.

教学重点:深情地演唱歌曲,体会合唱歌曲的美妙.抒发对美好童年的回忆.

教学难点:歌曲中力度变化的体现.合唱的合谐与统一.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小提琴、打击乐等。 教学过程:

一、教师吉它弹唱《童年》!师生问好! 二、学唱《红蜻蜓》

.师导:又是一年春风度,又是一年三月三,带着童心童趣导入《红蜻蜓》

.聆听日本原创歌曲《红蜻蜓》


.教材分析:《红蜻蜓》是一首3/4拍的日本歌曲,是由日本著名作曲家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诗谱写而成。通过作者看到晚霞中的红蜻蜓而勾起对童年的往事的回忆。

.聆听范唱《红蜻蜓》轻声用“lu"音啍唱.学生从不同角度谈感受.

5.再放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6.复习力度记号,解决重、难点乐句。 .带着情感、深情地演唱歌曲。 .随琴试唱主旋律。 三、创编。

.教唱二声部旋律、指导学生用“la”音啍唱.学生自主体验二声部合声的美。

2.二声部加打击乐合唱,注意声部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 四、拓展。

1.放小虎队演唱的《红蜻蜓》,开拓学生的视野。

2.以《童年》音乐会为主题,回忆童年的往事、歌曲、旋律,相互交流,师生共同表演,抒发对美好童年的回忆。讲一讲、唱一唱、演一演、奏一奏。

3.教师小提琴演奏《红蜻蜓》,学生优美的声音轻声跟唱。 五、教师小结。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v6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