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影视作品在日语教学中跨文化导人的作用》,欢迎阅读!

论影视作品在日语教学中跨文化导人的作用
作者:孙畅
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7年第8期
⊙孙 畅[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 要:在课堂上引入影视作品,可以持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日语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日本文化的理解。通过更直接、更直观地感受中日文化的异同,增强对日本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可以对准确地掌握日语知识、达到准确无误地使用日语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日语教学 文化导入 影视作品 日语知识
■
2017年即将出台的《日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明确指出新形势下日语专业要重视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思辨能力的培养。因此,像以前单纯地使用课本教授语言知识已经不能跟上时代潮流,更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且,现行的教材在编写时明确结合“结构—功能—文化”理念的并不多。即使明确提出遵循了这一原则的教材,也多受限于学习者实际语言水平,而只能以语法结构为主,以功能为辅,在文化方面侧重文章内涵或文化知识的介绍。即使有意识地导入文化因素,也常跳不出传统的“结构—功能”的编写思路,使纯文字方式导入文化因素的比重过大,而非文字导入方式略显不足。因此,如何利用当今一切科学技术,提高学生掌握日语语言知识和充分理解日本文化,已成为日语教师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而影视作品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教材中知识面的局限性、单调乏味,还能拓展视野,提高学生对语法单词的理解和日语的掌握及应用能力,使学生更直观更详细地了解日本文化,一举多得。
一、持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和动力源泉。实际教学经验证明:带着兴趣学习知识的学生远比缺乏乐趣、热情或兴趣的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快速和轻松。认知心理学理论也认为把形象和语言结合起来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和外语学习规律的。所以,日文原版影视作品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强烈的艺术视觉冲击力,恰好和这一理论相匹配,从而更生动全面地给学生展示语言知识信息,因此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日语的同时对日本的风俗习惯、历史、社会、文化等有所体会,更是美的熏陶和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当然教师所选择的影片要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健康性。由于种种原因,中日两国从前些年的政冷经热(政治上冷淡,经济、贸易来往频繁)转变为近年的政冷经冷(政治上冷淡,经济上的交往也在减少),很多大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前景缺乏信心,学习积极性也大大降低。有学生认为日语很枯燥,日本人太麻烦、令人气恼等。但是《情书》这种讲述纯爱的电影,体现了人性中的“向善”情结,其恬静、含蓄、忧伤的情感深深抚平了观众潜在的戾气与绝望,提供给观众一种更为阳光、纯净、充满希望的生命体验。观众不但可以在一场不涉及性欲、物质、阶层,甚至无关生死的纯粹爱情中感受人性的美好,还能获得巨大的内心平静与情感满足,而且很直观地感受日本社会文化,对日语的语言表达习惯感同身受,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此外,通过《龙猫》《伊豆的舞女》《你的名字》等经典作品体会日本的风土人情、神话故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日本文化特有的“物哀美”等,使学生从单调的书本知识进入丰富的故事情节中,与故事的主角同命运共欢喜,会使学生对日本人和日本社会有一个重新认识和重新定位的契机。特别像《伊豆的舞女》这类由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不仅使学生在视觉上可以欣赏朦胧纯洁的爱情美,还可以对作者川端康成有一个认识和了解的过程,并且,
对于明治时期的文学代表作品也会有一个再认识的机会。川端康成于明治三十二年(1899)出生于大阪。两岁那年,父亲因患肺结核不幸去世。第二年,母亲也紧随其后离开了人世。从此,川端康成与姐姐便开始了寄养生活。七岁时,对他疼爱有加的奶奶也和他阴阳两隔。他只好跟着眼瞎耳背的爷爷生活。后来姐姐和爷爷也相继离他而去。成为孤儿的川端康成步履艰难地在泥潭中跋涉着,缺少亲人的疼爱。当一个凄苦悲凉的孩子守护在祖父的病榻前时,那种凄怆的感伤不断蔓延,继而形成了他“孤儿的根性”和“受恩惠者的根性”。幼年缺少母爱的这种不幸遭遇使川端康成对于女性的关心与爱护有着无限的渴望与向往,因此这一主题也始终影响着川端康成的一生,并成为川端康成毕生的文学作品的特色。《伊豆的舞女》开始部分有一个片段:“我”因为急于赶路,匆匆离开茶店时,留下五角钱的一个银币给茶店老奶奶,老奶奶却表现得十分惊讶,眼里都要流出泪来。这是因为饱受寄养痛苦的川端对人世间的冷暖极其敏感,对于些许的情感变化都能观察得细致入微。而当艺人一行对“我”表示出好意、愿与我同行时,“我”就急不可待地放下高才生的尊贵架子欣然应允。后来关于艺人让“我”吃柿子,“我”坚持要付钱的情节也是描写得细致入微。而当艺人告诉“我”因为晚上要接待客人,准备延长一天,不能如约与“我”一同前往下田时,“我”立即就感到好像是被人遗弃了。几个镜头,将身为孤儿的“我”对亲人及关爱的渴望表现得入木三分。对温存和真爱的渴望和追求成为川端康成文学作品的一条重要线索,而这种渴望和追求寄托了川端康成对父母和情人的无限追思,也是他的“孤儿的根性”和“受恩惠者的根性”的完美体现。
二、提高学生的日语表达能力 日语精读教学的主要方法是“精讲多练”,即教师详细地讲解重点、难点后让学生不断地重复练习,甚至有的教师要求学生把整篇文章都背诵下来。这种方法造成的结果是虽然学生在学校里只要努力就会得到一些成就感,但是毕业离开校园,在实际工作和生活应用中就会发现很多熟记于心的知识根本用不上,从而在心理上会有很大落差和挫败感。例如男女告白的场景:汉语一般使用比较直接的表达,如“我喜欢你”;日语经常使用拐弯抹角的表达「君の笑■は俺にとって特■なものだから。ずっとそばで守ってあげたい」(你的笑容对我而言非常特别,所以我想一直陪在你身边守护它)。利用影视作品来引入和讲解更有说服力和趣味性,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使学生置身于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日语学习才能事半功倍。虽然我国现在有一些高校和日本的大学互相交流建立姊妹学校,互相派遣留学生进行人员上的直接交流,或者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教学,使学生可以直接地学到相关的一些内容和知识,但是因为目前我国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平均,所以要达到普及的程度还有相当大的难度。当然,为了弥补此种缺憾和不足,老师在课堂上也会采取情景教学、提问引导教学或讨论式教学法等,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产生倦怠甚至反感的情绪。而引入影视作品教学不仅方法上可以灵活多变,还可以根据老师授课的需求进行筛选,从而创造出非常逼真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剧情的演变来体会日本文化的内涵,能够使学生深刻理解日本人的思想观念和交际习惯等,进而也能够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日语思维习惯,从而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视频资料可以使死气沉沉、了无生趣的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应用能力。因为多媒体视频资料可以选择不同的地域、职业、年龄、性别或文化程度的内容,所以是最接近实际语言环境的。通过反复学习不但能更全面地学习语言知识,还可以把视频中的经典词句摘录下来,增强实际的交流表达能力,在实际的日语使用中应对自如,得心应手。
三、加深学生对日本文化的理解 什么样的语言展现了什么样的文化,什么样的文化孕育了什么样的语言。语言不是孤立的,它承载着重要的文化信息,折射着一个民族鲜明的思维方式特点。所以,要正确自如地使用一门语言,就必须要了解该语言产生的背景及其文化知识,如此才是语言学的真正本质。在目前的日语教学中,日本文化知识的导入还有很大的补充空间,而利用多媒体视频资料教学可以客观全面地展示日本民族个性、社会价值观和思想特点等,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日语。日本社会忌讳“个人至上”,在语言上的表现之一就是不能突出自我,所以第一人称代词「わたし」要尽量省略,例如:「先■、デパ■トへ行きましたよ!」(上周我去了商场!)比「先■、わたしはデパ■トへ行きましたよ!」(上周我去了商场!)要正确。虽然翻译成汉语没有区别,但是在日语实际应用中,省略「わたし」的
句子使用频率更高。这一点在观看影视作品时会深有体会。日本的传统服装——和服,不像中国的旗袍要把女性的曲线美都凸显出来,从而表现女性特有的妖娆之美。日本的和服是要把胸束缚回去,在腰间根据个体情况垫上一层或几层毛巾,以使臀部、腰部和胸部的高度和宽度一致,没有突起的部位,穿出来的效果基本是个直筒型,以表现女性端庄内敛之美。这些文化现象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单纯用语言解释,就会既枯燥乏味,又有很多难以理解的部分,如果利用《你的名字》中一叶和三叶穿和服时的镜头解释,便会一目了然、清晰明了。
四、结语 日语教学中把日文原版的影视作品引入到课堂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更可以有效地给学生营造一个非常接近真实场景的日语学习环境,极大地缩短了“学校日语”和“实际日语”之间的差距;同时,可以让学生更直接、更直观地感受中日文化间的异同,增强对日本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对准确地掌握日语知识、在实际应用中达到准确无误、随心所用的程度,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实用性人才。当然在课堂中引入视频资料并非全部播放影视作品,那就是主次颠倒了,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研读教学大纲,从海量的作品中节选出能为其服务的视频资料,使其成为整体课堂教学的引玉之砖。■
■
{1} 笔者参加2017年4月21日-23日在成都召开的“第三届全国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时获悉此信息。
参考文献:
[1] 洛真.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综合教材导入文化因素的现状与对策[J].语文建设,2013(35).
[2] 赵春晓,卢■.原版英文电影对英语听说教学的促进作用[J].电影文学,2010(24).
[3] 孙淑华,郑爱军.论影视资料在日语精读教学中的功能[J].电影评介,2009(6).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基础日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导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7SB0560)
■
作 者:孙 畅,硕士,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日语教育和中日对比文化。
编 辑:魏思思 E-mail:sisi123_0@163.com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o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