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试验室为平台做好海洋学科建设-广东海洋大学

2023-02-19 04:39: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以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试验室为平台做好海洋学科建设-广东海洋大学》,欢迎阅读!
海洋,试验室,遥感,学科建设,广东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实验室如何为海洋学科建设服务

信息学院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实验室”是在学校海洋学科发展需要,校领导高度重视,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潘德炉院士的大力支持,结合广东海洋大学在海洋科学领域和食品工程领域中的学科优势以及高新技术的发展而组建的高水平实验室。 1

实验室定位

南海对于我国海洋环境的认知、资源开发和利用、国家的安全都处于十分显要的位置。实验室针对南海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等重大需求,瞄准海洋遥感与信息工程科学前沿,重点围绕南海邻近海区中所面临的环境、资源和安全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开展卫星海洋学和海洋信息学以及3S在海洋环境探测中的多学科交叉应用研究,为南海海洋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维护国家安全与权益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方经济服务。实验室不仅是广东海洋大学发展新学科、卫星海洋学和海洋信息学的教育基地,同时又是对外开放在国内有显示度和竞争力的南海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研究的科研基地。 2

实验室建设目标

以解决南海可持续发展和海洋权益中的关键技术为宗旨,5年内把实验室建成国外有一定影响、国内领先的海洋遥感实验室。通过建设,该实验室将为我校学科建设和南海环境监测构建起以下四个平台:

1)建立和发展卫星区域海洋学和海洋信息学新学科建设平台;

2)建立以南海邻近海域,特别是以雷州半岛海域和北部湾海域现场立体观测为基础,以卫星遥感和GIS技术牵引的一体化新技术应用平台; 3)建立合作研究和活跃学术交流对外开放平台; 4)建立学科交叉和培养人才平台;

为了配合建博的需要,力争2011年该实验室达到如下目标:承担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5项,科研经费1000万元;公开发表论文80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30篇;获得省级以上成果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获批建设广东省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1个;培养教授1人,博士2人,访问学者2人;引进教授2人,博士2人。 3

实验室建设思路

面向世界科技及海洋遥感技术的发展前沿,服务国家海洋权益和南海发展战略,结合学校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找准卫星海洋遥感的应用领域和方向,组建能够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学术梯队和优秀中青年团队。加强实验室体系建设,在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坚持主任负责,目标管理


的运行机制。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边建设边出成果,朝着国内领先、世界先进的实验室目标努力。 4

实验室研究方向

以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南海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目标,应用卫星遥感信息取、地理信息系统、人工智能及数据挖掘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以下三个方向的研究

3.1 卫星区域海洋学研究

本方向立足南海,面向周边大洋,在海洋环流、海洋通量与陆海相互作用、海气相互作用方面进行研究对南海邻近海域的特征开展海洋遥感机理和卫星遥感图像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为遥感资料在南海及邻近海域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展和完善区域性卫星海洋学理论和方法。



3.2 海洋信息技术研究

本方向重点围绕基于卫星遥感的具有南海特色的GIS应用平台开发,开展卫星、航空和实测等信息获取技术、传输技术和处理技术的研究,为3S技术在南海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并在GIS体系和软件开发模式、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上独显特色。 3.3 3S应用研究

本方向针对南海环境、资源和权益的需求,以卫星地面站为基础,基于遥感资料发展3S技术建立“南海卫星遥感应用系统”,重点围绕南海沿海经济发展、沿海生态环境变化监测和评估、南海敏感海域水色和动力环境监测,为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提供辅助决策。结合学科专业发展和社会实际需要,主要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专题应用研究 3.3.1 海洋渔业专题应用研究

水产学院、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单位紧密合作,围绕南海渔业生态环境、资源调查、资源保护、资源开发、资源利用等方面开应用研究为我国的海洋渔业发展和我校的海洋渔业专业服务。具体研究有:

1 建立雷州半岛海域立体环境水质监测速报平台,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建立北部湾经济渔业动态监测和水质速报平台,为广东和广西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3)基于GIS的西沙渔业资源调查与监测; 4)基于海洋遥感的大洋和远海渔业系统研究

5)基于南海中上层渔业资源渔场卫星遥感预报系统研究 3.3.2 海洋生态专题应用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oT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