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yan”做有温度的STEAM幼教APP

2022-08-15 23:59:3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童yan”做有温度的STEAM幼教APP》,欢迎阅读!
幼教,温度,STEAM,yan,APP
“童yan”做有温度的STEAM幼教APP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信息化》 2017年第12



/丁毓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亲子早教领域越来越被看重,教学内容也呈现多元化趋势。“童yan”APP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强化了父母和孩子的互动,并且结合STEAM教学理念,让孩子边动手边学习,在实验中发现和思考。

据统计,2016年全国儿童早教市场的规模约为3700亿元。未来几年,预计每年新增640万新生儿,将为早教市场带来358亿元的增量市场。预计到2018年,早教市场规模将达到4565亿元,可以说,中国的儿童早教在未来几年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国内应用市场上已出现5000多款早教类APP,这些APP各自为政,高度分散,没有形成巨头,竞争激烈。“童yan”不同于以上这些育儿APP,它是一款针对学龄前儿童的科学育儿APP结合STEAM教育理念,通过教孩子做实验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并强化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主角身份,用好玩益智的内容增进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当然,一款APP想要有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考虑变现。“童yan”期望通过打造IP、贩售周边,以及开设以科学小实验为核心的线下亲子体验店作为其盈利的重要方向。

颠覆传统教学,边动手边学习

随着移动互联网规模的扩大,早教内容类APP兴起。目前,国内应用市场上的5000多款早教类APP主要集中在婴幼儿早教领域,大致可分为儿歌故事类、语言识字类、认知学习类、益游戏类等。这几类产品的形态主要是面向儿童用户,往往把孩子交给一个手机或其他机器。支付者和使用者相分离所造成的问题在于,父母与孩子的互动越来越少,家长在参与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主角身份被弱化了。这是很多早教类APP的一个通病。虽然APP可以作为助教并提供教学内容,但屏幕外的亲子时光更为重要。

“童yan”是一款针对36岁学龄前儿童开发的教育APP,于2016年上线,产品定位为教育类偏娱乐化的应用。同时,它颠覆了传统APP的做法,既不给家长灌输“鸡汤”内容,也不仅仅将儿童作为受众,其期望让父母重新恢复参与孩子启蒙教育的主角身份,通过动手实验,加强孩子与家长之间的连结。用其CEO陈达树的话说:“我们不太喜欢小孩子去碰电子产品,更希望小孩子多跟现实世界接触。”

“童yan”平台内容围绕STEAM教育方法展开,强调与现实相关联,让孩子自己动手完成他们感兴趣的生活小实验,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这个平台上,所有小实验都和生活紧密联系,用到的材料和工具也都是常见的物品。实验过程也很简单,多数试验场景都在家里,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视频,并且指导孩子完成实验内容。在讲解原理的过程中,不仅父母获取到新的知识和孩子的崇拜,孩子也能在这些快乐的“小实验时间”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不断发现和思考,让获取常识的方式变得更加有趣味性。

STEAM+手绘封面构建有温度的APP

近年来,萌芽于美国的STEAM教育逐渐被中国教育体系所接受。有别于传统的单学科、重书本知识的教育方式,STEAM是一种更重实践的超学科教育概念。它注重学习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注重学习的过程。STEAM简单说就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

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Mathematics)这些单词的首字母组合。STEAM教育


在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相关联,在孩子动手实践过程中通过思考和联系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而非体现在试卷上的知识结果。

“童yan”是STEAM教育理念的先锋军,其APP上的内容按照STEAM分类,被分为五个专栏:科学专栏分享如何把幼儿科学融入日常生活,有自然、地理、健康、动物等多个细分标签;工程专栏强调动手,乐高、木板、锉刀、画笔,让孩子在实践中找到乐趣;技术专栏有实验、编程、数码、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等;艺术的标签下有音乐、绘画、语言、情商、国学;数学专栏主要培养孩子对数字和思维逻辑的感知。每一分类下都有许多实验项目。实验会先通过短小的视频演示,视频下配有制作步骤的图片文字说明,实验中的每一步骤,说明得都很详细,一目了然,方便家长掌握操作步骤并指导孩子做好实验。

在界面设计上,为了让APP更有温度,“童yan”坚持为每一篇实验内容制作与主题契合的原创手绘封面,画风童趣可爱。同时,页面尽量减少冗余信息干扰,用户只有进行阅读、点赞、评论后,才能看到相应的阅读数、点赞数、评论数。开发团队还设计了一个小功能,每篇文章都可用图片的形式保存,用户打开相册便能重复浏览。

变现:打造品牌IP、开设体验店

目前,早教类APP大多无法很好地解决盈利问题,“童yan”也不例外。作为20168才登陆的应用,从工具到社区,从社区转电商,是“童yan”CEO陈达树设想中未来产品的走向。在他看来,当注册用户数达百万量级的时候,付费才有实现的可能性。目前,“童yan”主要依靠启动页的广告实现小规模盈利。未来,将会在部分栏目里推出付费内容。同时,“童yan”会选取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验,与相关机构合作,在提供的相关器材上收取费用。比如,在实验视频中可能会涉及所需的材料包,“童yan”会提供一个链接,家长看完视频后就可以一键买视频中所有需要的器材。

因为有原创手绘的良好基础,为了更好地建立品牌,“童yan”还着力打造IP,曾推出科普漫画、微信表情包、手机壳、胸针等周边。未来,陈达树希望“童yan”能在线下店贩卖周边,有自己的系列动漫,通过不断输出形象,打造教育娱乐领域的成功IP

此外“童yan”每两周都会在商业中心举办漫画展、科学实验室等活动,目前已经落地了40场。创始人陈达树曾公开表示,以科学小实验为核心的线下亲子体验店将是“童yan”盈利的重要努力方向,通过优质内容获取用户,在线下活动中加强用户的黏性。因此,他们开始筹备线下培训机构,结合APP中用户的反映,线下的培训机构将针对APP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小朋友动手能力缺失等等,提供专业的针对性培训,帮助孩子提高。

总之,“童yan”因为植入了STEAM教学理念,科技感和亲子互动性也很强,内容和形态都和传统的机构很不相同。因此,得到了36氪、品玩、最美应用、小众软件、极客爸爸等众多机构的推荐,还得到了魅族魅斯卡奖。目前,“童yan”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品牌价值正在增长。

当然,“童yan”也有其不足之处。首先,因为软件内容多,分类显得有些杂乱,有的分类重复出现在不同主题之下,不够精简明确;另外,如果能录入儿童的实际操作,当作业给予评价,能鼓励儿童的信心,效果会更好。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早教机构不断扩张,各类APP做大而全的时候,“童yan”却另辟蹊径,专注于为缺乏亲子活动的父母提供指南,加强亲子关系的同时,又让孩子在实验中提高各方面能力。

幼儿教育不该由机器来完成,而是要由家长来完成。“童yan”不是帮助父母教育子,而是教育父母该如何正确教导孩子。由此看来,“童yan”在各类育儿APP中可谓独树一帜,未来或许会有很好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ln.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