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道德观

2022-08-21 07:58:5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孩子的道德观》,欢迎阅读!
道德观,孩子


孩子的道德观

个人论文



记得有一段公益广告是这样的:有一个盲眼的老爷爷坐在哪里,一个小男孩跑过来问:“爷爷,你在干会么呢?”老爷爷感慨的说:“冬天来了,再也听不到风吹树叶的声音了。”于是小男孩招来了小伙伴们,做了好多好多风车把它们挂在树上,大风吹过来时发出“沙沙”的声响,盲眼的老爷爷终于又听到了风吹“树叶”的声音了,最后以“爱心一小步,道德成长一大步”作为广告的结束语。

一段简单的广告却能引发人们由心深省,为什么呢?纵观我们的一些社会现象:青少年犯罪日趋低龄化,大至青少年吸毒、返毒、滥用药物,为黑社会制做尽一切非法勾当;小至搞小帮派打群架、到处游荡夜不归家、破坏社会公物、小偷小摸……这一切源自于道德观念的取决,道德观又源自于教育。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共同探讨一下孩子们的道德观念问题:

一、 道德观来自于启蒙。 俗语说:“人之初,性本善。”所有的孩子从“呱呱”落地来到这个世界那一刻都是无知而善良的,他们像一张纯净的白纸,决定在这张白纸上涂上什么样的色彩就取决于每一个父母。父母就成了孩子道德观最最原始的启蒙老师,无知的小婴儿只能模仿自己父母的语言、行为、举止、仪表、乃至待人处事的态度等,婴儿一天天长大,父母的潜移默化作用就越大。好比小婴儿从牙牙学语到跟着大人学叫爸爸、妈妈,以及一些简单的语言,这些行为都是从模仿父母的语言中学会的。

为什么绝大部分的小孩都跟父母那么相像呢?从遗传学角度来说是遗传基因所致,但我个人认为是人体内的模仿细胞所影响的因素更大些。有句话不是这样说的吗“言传不如身教”,记得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某个乡镇附近的一个村里,有一家人,他们家的儿子娶了个相当苛刻的息妇,平常这个息妇对老人家就不好,随着日子的一天天过去,婆婆的年纪越大身子就越虚弱,终于不能参加体力劳动,息妇就更嫌弃她了,把她赶到破旧的屋子里面居住,好吃的没老人家的份,甚至给老人家盛饭的碗都是破得不成样的。有一天,老人家去世了,息妇把老人家的所有物品都拿去丢掉,但是她儿子却急冲冲的跑去把那个破碗给捡回来,息妇觉得很奇怪,就问她儿子说:“你把那破碗捡回来干什么?”儿子说:“这个怎么可以丢掉,以后可是要给你盛饭用的。息妇听了脸上一阵青一阵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人类对第一印象的记忆总是最深刻的,几乎是到了无可替代的地步。于是,父母在启蒙教育中担负着重要角色。

二、 道德观源自于生长环境。 所谓“时势造英雄”,自古以来的改朝换代都是当时的形势所逼,令历史脚步不得不前进,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客观事实。在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






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孩子应该居住的地方呀!(注:选自网上典故)“孟母三迁”说明了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如果孩子的周边是一个干净健康的生活环境,孩子的身心自然就会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习惯。反之,如果孩子的周围都是些不学无术,打架贯常,上网成瘾,滥用药物…的人、事、物,孩子看多了就会像孟子一样有样学样,慢慢地也就变得麻木不仁,到最后也就是非不分,难以改变了,还有道德可言吗?打击犯罪、整治周边的社会环境,成了社会的共同责任,为孩子整理出一片洁净的天空,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这是社会环境。

再来就是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父母对子女的疼爱几乎到了溺爱的地步了,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又怕熔了;在物质上的供应就更加是怕少给了,别家孩子有的家长想方设法让自家的孩子也拥有,每当孩子与别人发生争执时,作为家长的只听孩子的偏面之词加以袒护,让子女的性格越来越扭曲,这一点在老一辈的身上就体现得更明显了。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是用错了方法,这样既没有正确引导孩子,也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是家庭环境。

三、 道德观源自于教育

看到“教育”这两个字,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学校,但事实其实不尽然。我们应从三方面来看:第一,是家庭教育,这是道德观的基础。不是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吗5+2=0什么意思?就是孩子一个星期在学校受教育五天所受到的影响,如果回到家里休息两天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跟学校不一致或者相反的话,那么他们之前所受的教育就全部抹杀,就形成了“5+2=0”的一个模式。所以说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基础。第二,学校的教育,它是道德观的正确确立。在现今的教育制度下,对下一代的道德教育是不遗余力的,不论是对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还是对学生的行为规范都在全力为孩子树立正面的、正确的典范,志在让孩子的道德观步上正轨,让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三,社会教育是道德观的体现和延伸。社会是个大染缸,只要你想,可以把自己染成任何一种或多种颜色。现代资讯发达,孩子看到和听到的一些社会现象,对他们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手机的一些垃圾信息图片电脑的虚拟世界,无绿色软件过滤;电视传媒播放的电视剧,特别是孩子们爱看的动画片,如果里面过多的宣扬暴力、爱情,都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一定的污染,太商业化了。像我们文章开头那样的公益片段太少了!

道德教育关系到全社会乃至全人类,如果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联合起来,共同为培育好下一代而努力,我们的孩子的道德教育又何须愁呢!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hi.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