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概要》,欢迎阅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设计: 一、
给同学们一个系统的认识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开设背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历史教育课程几经更名和重组,到2005年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讨论通过,设置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在《纲要》课的教学中,应强调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纲要》课的重点问题讲授要使大学生深刻理解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
2、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关系
这两门课的内容存在一定的交叉和重叠,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注意:从课程的性质、定位和功能来看,《概论》课侧重是理论教育,即要着力弄清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取得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概括起来,就是两大理论体系,即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纲要》课则是要通过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客观历史过程,弄清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等根本问题,揭示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使当代大学生从历史中把握今天,展望未来。
《纲要》课的学习要求我们要有“大历史”的观念,还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指导《纲要》的学习。
历史与理论,“纲要”和“概论”,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形成良性的互补关系,共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目标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矛盾运动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过来又对生产力产生影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过来也对经济基础产生巨大的作用。)
(“纲要”课是通过近现代历史来学习政治理论,这一点同学们
一定要明确。)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概要;
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三段,近170年的历史 。教材划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940至1919)、“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翻天覆地的三十年”(1919至1949)和“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辉煌的历史征程”(1949至2007)三个阶段。 1、将中国近代历史做一个概述
1949年前的百年中国:闭关锁国,愚昧腐败——政府;不屈不挠,艰难探索——仁人志事;月晕晨曦,唤醒大众——人民革命。
1949年后的中国:坚定不移,努力强国——政府;奋起直追,艰苦奋斗——人民万岁;顽强改革,伟大成就——民族振兴
2、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教材附录:中国近现代史大事记); 三、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与要求
向学生明确传达“古为今用”——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今天,为今天祖国的改革与建设服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是要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具体的目的与要求:
1、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注意比较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政党的政治方案,懂得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
3、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搞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联系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4、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h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