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快速提升表达能力》,欢迎阅读!
如何快速提升地理表述能力
高中地理问答题是主观性最强的题目,同学们对这类题目的书面表述,可以较好地反映和区分其各项地理能力的高低。此外,在高考地理大纲的四项考核目标中,与地理表述能力相关的能力要求就占了两项: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这说明地理表述能力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
一、快速、全面、精确地解读地理信息
解读地理信息就是平常所说的审题,这是正确表述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题目审得好,是保证答题准确性的前提。审题就是解读题目所给的显性和隐性信息,一般分五个项目或步骤。 1. 读懂题目意思
“题读百遍,题义自见”。因此,同学们应从头至尾,多读几遍,理解题目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2. 找出并斟酌限制性词语
题目中的副词、形容词或一些状语从句、定语从句,都对答题思路、方向和内容进行了严格限制,需要用笔画出来,并字斟句酌。比如,2008年重庆文综卷第39题第(2)问“简答该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其中最重要的限制性词语有两个:“有利”、“自然条件”,只写不利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是不得分的,而把有利与不利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全部写上去,则浪费宝贵的考试时间,影响其他题目的解答,整体上也会难以提高总分。
3. 挖掘地理信息四要素
这一步解读出的地理信息是最多的,是充分、真正解读出题目显性和隐性有效信息的关键。地理信息对应有四个要素:时间、地点(或地区、空间位置)、地理事物、变化过程(包括其特点、规律、成因等)。即:是什么地理事物?在什么时间和地方?怎样和为什么发生变化的?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和农业、工业等社会经济要素都要落实到某一个区域。因此依据题目信息弄清所探究的地理对象后,接着就是最难最重要的一步——空间定位。此类信息有时出现在文字材料里,有时隐含在图中。可以据图中经纬度、河流、城市、交通线、地形等的分布和相互联系去判断区域位置。 4. 审懂所要回答的项目和内容
审清每一个问题包含几个小问题,每二个小问题要求回答什么内容。 5. 思考题目考查目的,联系所学内容
命题者在命制每一个题目时,都有明确的考查目的,即主要考查什么知识和能力,它们都被写在考试大纲或课标中,同学们应该能看出来。
二、全面、专业、清晰、准确地表述答案
高考对此项的能力要求是:“能够用准确简洁的文字和图表等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要做到全面、专业、清晰、准确地表述,需做到以下几点: 1. 使用地理专业术语
阅卷老师在批阅问答题时,并不看同学们写的字量,也不会一字不漏地看一遍,而是在同学们“洋洋洒洒”表述中找出个别“关键词”,即答案要求写出的地理专业术语,这样既能把握评分标准,又能加快阅卷速度。比如问答题,“相比月球,分析地表昼夜温差小的主
要原因”。标准答案是:白天,地球上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或反射、散射、吸收作用);夜晚,有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或有大气逆辐射)。阅卷人只要在同学们书写的答案中找到“大气有削弱作用(或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和保温作用(或大气逆辐射)”即可给分。因此平时要注意记住、理解和运用重要的概念、原理和规律,并在解答表述题时写出来。
2. 答案应全面、多样、足量,有针对性
(1)多角度、多方面答题。很多同学普遍犯的答题错误是:只对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细致、重复和繁杂地叙述。答案是按要点给分的,某一要点写得再多,也只能给一个要点的分数。
(2)答出主要的、有针对性的要点。同学们常犯的错误是:罗列能想到的所有内容,以确保碰到答案要点。但是主要的答案内容未写出来,可能一分不得。农业区位条件可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分析,而工业区位条件则主要从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分析,一般不能把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作为工业主要的区位条件(极个别除外)。如果要求回答最主要的区位条件,一般只能写其中一两个起决定作用的条件。如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区的最主要条件,一般主要从技术条件考虑;上海郊区的乳畜业最主要区位条件就是接近消费市场。
(3)分值多少决定书写量。综合题每一个表述题都标有分值,一般分值多的问题,要求书写的要点较多,反之相反。所以看清每一问题的分值,据分值多少来写答案要点的数量。 3. 联系人地观点
高考对此项能力要求是:“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究、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人地关系是地理命题的核心和重点,因此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问答题,无论是否涉及热点,大多与人地关系有关。所以在回答诸如区域地理问题、成因、治理措施等问答题时,必须联系区域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特别是联系区域内有哪些方面的人类活动(如人口、工业、农业、地域联系、城市化、资源和能源、生态环境等活动或问题)。 4. 借鉴类似案例或问答题的答案
这也是高考一项能力要求:“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教材上列举了大量地理案例,这是促使同学们借鉴中外区域整治的典型经验,解决区域地理问题的模板。
很多高考地理问答题考的是陌生区域的有关问题、原因和对策等,不少同学无从回答,或头脑中根本就没有此方面的信息。实际上,这些陌生区域都对应教材上类似的区域案例。比如要求回答改造我国东北工业区的措施,类似于教材上德国鲁尔区的综合整治措施,上海宝钢的主要区位条件类似于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我国东北谷物种植业发展条件类似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再如,教材上所讲的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成因和措施,是概括性、普遍性的内容,如果要求分析某一个城市存在的问题、成因和对策,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照搬”教材这部分内容。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gh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