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是帝国中国的第一个殖民地

2023-01-16 05:41: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缅甸是帝国中国的第一个殖民地》,欢迎阅读!
缅甸,帝国,殖民地,中国,一个
缅甸是帝国中国的第一个殖民地 (2010-06-21 11:58:35)

摘自缅甸自由之声《缅甸文摘》,节选,仅供参阅,看看缅甸民运是怎么看中国的。转载此文不代表我赞同此文观点。 ----------东子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初如期抵达缅甸访问,这是他本次出访四个亚洲国家的最后一站。中国与缅甸有着2190公里的共同边界,是缅甸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估计每年贸易额为20亿美元,大约有500的中国人居住在缅甸,约为缅甸人口的七分之一。

帝国主义一词存在于19世纪和20世纪,主要是指西方对亚非拉国家的殖民统治,如今这个词再度出现,只不过这一次是在经济领域出现。现在的帝国主义实行的是非常复杂的21世纪的版本,其中帝国主义中国贷款非洲亚洲国家数十亿美元,用于交换这些国家所拥有的困扰中国的急需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的范围从石油和天然气,到铜、钴、钛等。作为债权国的中国,在为这些国家提供贷款时,也向这些国家大量输入建筑工人来完成他们对这些国家的资源开发工作,从而减少帝国主义中国本身的失业率,而不是依靠这些国家当地的居民和工人来工作和为这些国家的居民和工人进行技术培训。

帝国中共政府在经济领域特别制定了不平衡的贸易保护,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在全球进行货币操纵,对国内的工人所遭受的虐待疏于监管,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甚至是忽视,例如在输往北美的80%的产品边境所检获盗版产品,都是来自来自帝国中国,这种做法助长了帝国中国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速度。对自然资源的胃口越来越大,帝国中国似乎是一个贪婪的野兽,不容易吃饱。从它的经济需要的压力影响其作为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的来判断,帝国中国鼓励国内的企业对外进行不公平和不道德的竞争。

鉴于中国的运作方式,把它归入帝国主义是丝毫不奇怪的,这使得其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处理国家间的关系时,从来不考虑道德问题,所以,它在与非洲、缅甸、伊朗和朝鲜的独裁国家打交道时,从来不顾及道德问题,或用武器换取其自然资源,或帮助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或提供外交上的支持,从而换取这些独裁国家帮助帝国中国罕见的掠夺本国的天然资源。环境问题对他们也没有优先次序。在20个城市中18个是重度污染的城市并影响了亚洲邻国。然后是灾难性的河道治理:黄河,往往也是蓝色、绿色或红色的,三峡大坝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对环境和健康的灾难。

据了解,大型水坝对环境和农村的巨大损害远远超过了其本身为人类带来的好处。但另一方面,水坝是一个可靠的电力供应源,一个没有电力的国家在现代世界能生存似乎是不可想象的。但在缅甸,这种认识这是不正确的。在缅甸,在缅甸大量的水坝建设项目需要,不仅摧毁了人们生活的村庄和环境,而且这些独裁者他们正在加强侵犯人权和制定高收费,但对解决诸如疟疾等疾病的流行,他们不管不问,因为这无法给他们带来高额的回报。

这些水坝是由军政府有系统的计划的一部分,以取得对天然资源丰富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以创造财富,以巩固其政权基础,这不是一个新的事态。世界上不知道在缅甸是否还有法律,即使有,将军们也不会遵法律规定。他们利用法律不是保护人民的权利,而是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财富,控制人口。缅甸经济利益缅甸的经济利益的主要收入来自出售天然资源,包括数十亿美元的天然气,和发展水电。在选举后,在持续追求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肯定是相当多的侵犯人权的事情发生和大规模的自然资源的开采,随着市场将越来越开放给外国投资者,缅甸将成为纯粹为投资者和经济效益服务的国家,并导致当地的生计和环境破坏的干扰。

缅甸的55百万人处在全世界最贫穷的境地。在仰光,许多家庭,办公室和工作场所每天的店里供应不超过3个或4个小时。停电频繁,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街区附近的人们一起购买发电机,家庭吃晚餐、晚上看看书用煤油灯。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缅甸现在是邻国的能源资源关键供应商,但在去年7月曼德勒主办东盟能源合作会议时,电力部门却不得不从缅中边境小镇瑞丽购买300兆瓦的电里来照亮城市。

1988年血腥政变以来,缅甸的能源产量增加至529兆瓦至2556兆瓦,但仰光本身还是处在黑暗的夜晚。为什么他们不使用更多的能源?该问题的部分原因是,缅甸的经济几十年来几乎没有变化,把电网并入中


国,然后卖给邻国比卖给国内消费者更有利可图。一个典型的缅甸家庭只要有一种产品就能满足其能源求,因此中国人生产的包括汽车电池、充电器、逆变器、发电机、变压器等在缅甸有着庞大的市场。对于大多数缅甸人,没有中国人生产的这些产品帮助他们,生活将是不可想象的,中国盗窃了缅甸的大量电力反过来我们的人民还要感谢他们为这个最贫穷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这些帮助。

医院、商场、小型企业和工业园区,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帝国中国的私营经济所提供的发电机供电。在仰光和曼德勒,已经实施了8年的电力配给制度现在,仰光和曼德勒的500万居民每天需要约450兆瓦的电力供应,但当局并没有根据需求的上升而增加配给。

根据专家估计,如果全部开发,缅甸每年有总45000兆瓦的水力发电能力,但是,为了开发这些水电,还有修复环境破坏的费用,谁来承担这些开发费用呢?缅甸政府无法承担,只有将这些资源卖给帝国中国由他们出费用来开发,这也有助于这些将军们继续保持自己的权利。但很明显,帝国中国对这些水电资源的开发建设水坝的计划没有任何药帮助缅甸解决自己的能源需求的迹象,缅甸人民能从这些水坝发电获得电力将一如既往地稀少。

就其本身而言,帝国中国主要关心的是确保在缅甸最大限度垄断资源,在资源领域大幅度地提高投资比率控制缅甸经济,短期完全不考虑投资回报。相对于中国来说,缅甸是一个人口较少的小国,大多数情况下产生的电力无法在国内消费。因此,对于中国的公司,他们必须考虑将缅甸的水电资源输回中国(《中国投资周刊)显然,军事精英和他们的亲信们,将会从对中国的售电中每年估计至少会获得5.58亿美元,因此,中国的这种经济殖民主义,不仅会制造出缅甸的许多既得利益者,而且还将缅甸的一切方面纳入了帝国的体系,或许,下一步将会像西藏那样,缅甸将很快成为中国的一个自治区,变为帝国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帝国中国要想在世界大国的比赛中继续保持强势领先地位,必然要求与缅甸共享缅甸的丰富的天然资源,现在,有不少于69家帝国跨国公司和至少90家水电企业在参与缅甸的采矿、石油和天然气项目。作为回报,帝国中国对缅甸军人政府提供政治支持和军事装备,并以免息贷款的形式为缅甸财政提供支持。 帝国中国的两洋战略提出后,现在,北京正在试图扩大在印度洋的影响力,正在缅甸大规模地构建战略公路、铁路、航空网络,开发缅甸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使缅甸与帝国中国的云南连为一体,该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中缅石油和天然气管道项目,使从北非、中东地区、孟加拉湾和缅甸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通过这个管道直达云南昆明,一旦这种构想完全建成,缅甸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帝国中国的殖民地或者成为了帝国中国的一部分。

——缅甸——帝国的后花园——

缅甸是一个神秘而复杂的国家。国土面积六十七万平方公里,人口五千两百多万。其中缅族人占六成,华人占百分之三。也就是有一百万左右。

缅甸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特别是对中国来讲,更是必争之地,其战略作用,丝毫不逊色于巴基斯坦。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后花园。从云南经缅甸出海就是一千公里左右的路程。这样不需经马六甲海峡和南海,大大缩短了西亚和非洲的距离。从缅甸自身的条件来讲,漫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十分富裕的国家的,由于体制的原因吧,未能利用好。大家最有印象的,应该和我一样关注的,就是当年二战时派驻的远征军,曾经缅甸作为中国的大后方出现,它是战争补给的重要来源。但是,因为中国不太注重海洋的原因,所以,历朝历代忽视了对缅甸的利用,许多时候,它只是以一种屏障的方式存在。在中国元朝时期,忽必烈曾经短暂的统治过缅甸,也就是二十几年时间。在后来的多数时间,它都是以藩属国的形式存在,甚至在英国占领缅甸的时候,还代缅甸朝贡当时的清政府。

缅甸也曾经被印度统治过,在两大文明之间,就看出了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从地图上看,如果今天缅甸是被印度占领,那么那种威胁就会成倍增长,可以瞬间深入腹地,反之亦然,如果是中国的领土,那么从西南腹地经缅甸进入孟加拉湾,什么样的包围网都再也不能困住这个崛起的帝国。军事就可以行动自如了。一直以来军方在这方面尝试过,就是修建连接这一地区的公路和铁路,事实是被抵触了。当然占领缅甸,至少现在还不现实,不是军力不够,是时机不成熟,但是,可以用盟国的方式抓牢缅甸。另一种方式,加大力度支持华人在缅甸的人数和地位,必须让缅甸成为中国版图下可控的一部分。因为它是成为我们崛起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bs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