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教育小说的意义探寻

2022-11-01 00:16:3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叶圣陶教育小说的意义探寻》,欢迎阅读!
叶圣陶,探寻,意义,教育,小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叶圣陶教育小说的意义探寻

作者:柳红娟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年第20

要:作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的叶圣陶一生创作无数,尤以教育小说为优,甚至有学者评价其教育小说开时代先河,具有巨大的教育效果。在叶圣陶十年的任教生涯中,他将执教和创作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本文以叶圣陶的教育小说为切入点,重点探究了叶圣陶教育小说具备的意义,以期为我国文学创作和教育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叶圣陶 教育小说 时代特色 教育意义 思想研究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文学作家和教育家,长年的教育教学生涯让他对中国教育事业有了更为独到的见解,对中国的时代背景有了更为深刻的领会,对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教师和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等有了更为明确的了解,为此,他以教育界为题材创作的教育说更是将中国的教育现状展现得淋漓尽致,为当时所无人匹敌。本文拟就叶圣陶教育小说的现教育意义进行探寻,再一次说明其作品蕴含的文学价值和教育价值。 一、叶圣陶教育小说蕴含的时代意义

五四运动爆发以来,社会上思潮涌动,德先生和赛先生(即科学与民主的召唤)使得我国爆发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但是尽管如此,中国被列强欺压、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局面仍旧未得到及时缓解。

五四运动爆发到1924年间是叶圣陶教育小说的早期创作阶段,主要通过刻画生活细节揭露当时教育的黑暗和腐败。其中,《饭》是一部有代表性的小说,文中讲述了小人物吴先生乞讨的艰难以及其揭露上司腐败欺压学生的恶劣行径,将吴先生丧失社会理想、好无骨气的行为和其身为教员那仅存的些许良知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小说中描写的学生遭遇水灾的情形又进一步刻画了农民始终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艰难困境和社会现实,催人深思[1] 尽管叶圣陶本人没有参加革命,但是五卅运动的惨状给他的心灵带来了极大触动,他开始拿起艺术的武器与这一系列不平等做抗争,这一时期的教育小说大部分均是取材于当时混乱的社会背景,如《李太太的头发》讲述的就是大革命期间,受革命阴云影响,女校长剪头发前后的主要心理变化,将革命洪流带给百姓的艰难困苦刻画得入木三分,具有强烈的时代印记,跳动着强烈的时代脉搏。

《倪焕之》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小说,它创作完成于1928年,是叶圣陶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讲述的是知识分子求学的艰难历程,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前后呼应。矛盾曾经评价这部小说是扛鼎之作,具有极大的历史空间。小说开篇提及倪焕之和蒋冰在初见面就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到袁世凯称帝,小说末尾倪焕之病逝,时间是1927年的春天,由此可以推断小说的跨度是从1915或者1916年初到1927年初,将近十一年。这十一年正是我国民国初年最为动荡的时期,而且作者将每一个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如张勋复辟、五四运动、北伐进军等都和小说中的人物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当时的生活现状[2]

与此同时,倪焕之的性格特征及其发展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内容特色和阶级斗争的激烈。首先,上中学的倪焕之因革命浪潮影响毅然决然剪了辫子,但是之后却陷入了长久的迷茫与无措当中,但是在痛苦之后他没有继续无限制消沉下去,而是在做了小学教员后怀着满腔救国热情投身革命,他的性格也因此发生变化,由之前致力于改革变为谋划各类改良方案,采用进步的思想与恶势力作斗争。随后,辛亥革命的失败预示着资产阶级美梦的破灭,而倪焕之改良方案的失败也在预料之中,因为就连当时的救国领袖孙中山都在急于思索国家的未来和出路。但是令人感到滑稽的是,倪焕之改良思想的破灭竟然是受到所谓的开明绅士,学校校长蒋冰如与封建恶霸相斗不敌的影响。这不得不说明当时封建帝国势力的根深蒂固,也从根本上阻挠当时国家改革目标的实现。革命性与妥协性始终无法善终,这才是本质原因,甚至于倪焕之标榜文明的婚姻也无法逃脱封建束缚,这种内心深处向往的理想家庭终究为时代所无法接纳,只不过是倪焕之内心的泡影。

帝国主义入侵之后,叶圣陶的作品也都以此为创作题材,紧扣时代脉搏,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例如《一篇宣言》、《寒假的一天》等收入在《四三集》中的佳作,均是以帝国主义入侵为时代背景创作的,旨在激发人民的民族危机意识,唤醒时代变革之声。 二、叶圣陶的教育小说蕴含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叶圣陶曾经说过,自己做了十多年的教员,对于教育界的情形更为熟悉,但是这种熟悉却让他感觉心灰意冷。为此,他的小说多数都是揭露中国教育事业的黑暗,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当时的旧社会[3]

叶圣陶的作品充盈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解剖,从小说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态度是极为冷峻的,目的就是深刻揭露国民素质中隐含的劣根性。例如,《潘先生在难中》就是叶圣陶描写小市民的灰色人生最有力的代表作。小说的创作背景是二十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作者在小说中极为细致地刻画了一个典型的小市民分子潘先生。文中讲述了潘先生虽然是一名为当时社会难得的知识分子,却在战争中一味躲逃奔命,毫无对战争的思考和立场。其中,作者在描写潘先生为了逃命跑到了帝国主义羽翼庇佑下的租界,便深感脱离困境,随后日日乐哉悠哉,毫无对国家危亡的痛惜之情时,运用了大量讽刺的口吻,将潘先生苟全性命于乱世,只为保住饭碗不惜抛弃妻子的卑鄙行径刻画、暴露无遗。战乱结束之后,尽管潘先生心中时常浮现国土被践踏,国人被欺凌,饿殍遍地,妇女被奸淫,各地村舍房屋被毁之殆尽的情形,但是他依然谄媚地为军阀奉上亲笔题写的匾额,还为其大量书写标语,以表彰军阀统治者们的功高越牧。这足以让读者同作者产生共鸣,对潘先生的麻木不仁唾弃不已。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正揭示了当时社会小知识分子的软弱无能,作者是在对这个社会进行批判。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Pd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