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作用

2023-01-11 12:58: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海绵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作用》,欢迎阅读!
城市,规划建设,海绵,作用
海绵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我国大部分城市位于平原地区,且大部分城市的建设按照同心圆的模式进行,这使得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极易出现水资源问题,如水资源短缺、内涝灾害、雨水堆积等,随之产生的还有水污染,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在影响城市建设的同时,还会影响到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为此相关部门需要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结合这些问题,现就海绵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作用来展开分析,并对海绵城理论的具体实施路径展开探讨。

关键字:海绵城市;城市规划建设;作用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对森林植被的侵占面积越来越大,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人与自然间的矛盾;与此同时,在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对水资源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污染,破坏了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也破坏了人类的生活环境。其中,城市的因素对水资源的污染程度不可小觑。城市在运作中,对水资源的使用存在着浪费、循环排放不畅甚至造成城市内涝的现象,阻碍了城市的发展以及人类的生活质量。由此,产生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1海绵城市的基本概念

海绵城市以在城市中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实施建设为主旨,主要通过渗透、净化、调蓄以及排放等方式,实现城市的良性水循环。要构建海绵城市,需要从源头直至末端的全过程中,建立和使用雨水控制系统。海绵城市区别于传统的雨水利用,更重视对雨水的自然收集、存蓄、渗透以及净化,属于雨水排放中的一种绿色可持续方式。海绵城市的来源主要为绿色基础设施、最优管理措施以及低影响开发等相关理论。海绵城市的主要作用是对水质的生态可持续以及降雨径流水量实施有效的综合性措施,并且因为其应对能力较强,能良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对城市的发展发挥良好的基础保障作用。 2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和建造原则 2.1海绵城市设计理念

海绵城市理念的本质是尊重自然发展观、遵循生态优先的城市规划理念,规划之中将绿色与灰色基础设施两者融合,使得城市能够在雨水来临的时候实现保障城市水安全的同时,又能够让其快速渗透和净化,从根本上实现雨水过后的城市环境改善,海绵城市的规划管理理念是先进而科学的,它从多角度、多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城市规划理念,使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使用中末端控制以及快排这样的传统控制方案。在海绵城市理念之中多目标分散化源头等观念居于主导地位,而源头最终利用贯穿水资源利用的整个过程,充分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水循环系统,以促进城市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以达到对城市雨水实现控制与利用的目的。 2.2海绵城市的建造原则 2.2.1生态保护

城市规划中应科学划定蓝线和绿线。城市开发建设应保护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维护城市良好的生态功能。

在进行设施开发建设的同时,城市开发中还应注重保护水生态敏感区,即河流、湖泊、湿地、沟渠等;绿地率、水面率、径流控制率应纳入总体规划;总体


规划在专项规划中应有所体现,如生态护坡、植草地坪、透水混凝土地坪铺装;在控制性详规中对区域透水面积比例都要有规划控制指标;通过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雨水自然渗透和可持续循环。 2.2.2安全为重

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安全为出发点,综合采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提高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消除安全隐患,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城市水安全。 2.2.3因地制宜

各地应根据本地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特点、水资源禀赋状况、降雨规律、水环境保护与内涝防治要求等,合理确定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与指标,科学规划布局和选用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湿地、透水铺装、多功能调蓄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及其组合系统。

3海绵城市的主要建设内容

3.1对天然海绵体进行保护和修复

在海绵城市理论中,首要工作是保护好城市中固有的天然海绵体。城市中存在的河流、湖泊以及森林等原生态资源就属于天然海绵体。此类天然海绵体不仅能对河水流量发挥调节作用,还能对污水起到净化作用,因此,对此类资源实施有效的保护和修复有利于海绵城市的建设。 3.2通过人工改造对生态海绵体进行建设

而针对城市中天然海绵体缺乏的情况,可以利用人工建造的方式增加海绵体。在对城市海绵体进行建造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以城市中存在的水系为基础,构建生态水网,使自然水系对雨水的调节作用得以发挥,使城市绿地面积、透水面积得到有效的增加,还可以将收集到的雨水应用到城市水体循环中,使其利用水资源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3.3人工仿生海绵体的建设

除了上述途径,还可采取现代化技术和手段,建设人工仿生海绵体。这个方法有着更高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通过这个方法来建立储存、渗透、回收雨水的设施,在城市面对洪涝灾害时也能起到可观的搜集、储存绿水的功效,对建设人工仿生海绵体有着不可小觑的意义。

大致说来,建设人工仿生海绵体有下面几种途径:一是仿生海绵体在绿色建筑理念的基础上,主要是采用建造现代建筑的一系列设备,将建筑内部含有的黑水和灰水分离,且对灰水采取二次利用,如此一来则节省了部分的建筑用水。另外,通过各个渠道搜集来的雨水,可经过净化处理后作为建筑景观用水或生活用水等,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二是在市政水循环系统中,最大限度搜集雨水。例如,将广场地面设计为透水式,并且提高其透水面积和透水能力,使雨水尽可能下渗,防止形成内涝。除此之外,还可在城市大型停车场中设置再生水专用通道和设备,推广和宣传水循环利用体;三是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解析城市的洪涝险情,实时了解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纰漏,查漏补缺,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建设海绵城市进程中的应用 4海绵城市建设在未来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作用

海绵城市建设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内容。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的方方面面,与新区建设、旧城改造以及棚改紧密相关,涉及房地产、道路、园林绿化、水体、市政基础设施等建设,能够有效拉动投资据初步估算,如果全国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按照海绵城市理念实施,每年可以形


投资量近万亿元。

海绵城市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保护城市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生态敏感区,结合绿色建筑、低影响开发建设(LID)以及绿色基础设施建设(GI),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调节雨水径流,充分利用天然植被、土壤、微生物净化水质,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海绵城市建设是城镇化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式。这种建设理念可以保证城市生态空间,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城市小气候,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同时,也为生物特别是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恢复城市生物多样性,营造生态、优美的景观环境。

总之,目前我国还缺乏城市海绵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有效案例,对城市水资源管理、保护手段仍旧落后,在城市规划初期也缺乏长远发展目光,没有考虑水资源配置对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钝化生态效益的重要性。只有全面深入了解城市海绵理论,配置专业城市规划人才,实际调研所处城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才能实现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 参考文献:

[1]苏义敬,王思思,车伍,等.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J].南方建筑2014,(3):39-43.

[2]刘彦涛,王彦洋.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探讨——以天津新八大里地区为例[J].城市,2016425):54-59.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LK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