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熟人社会视角下的城市社区人际关系网络影响因素研究》,欢迎阅读!
熟人社会视角下的城市社区人际关系网络影响因素研究
选择了4个城市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10个因素研究其对社区人际关系网络的影响。发现在属于熟人社会的城市社区中,居民的“社区交往意愿”和“闲暇时间社区的户外活动强度”越强,越有利于社区人际关系网络的形成,也越有利于有利于社区人际关系网络中朋友关系的形成;“社会资本存量水平”越高,越有利于社区人际关系和谐;而“交往理性程度”、“交往时间”则可能对“社区人际关系和谐度”造成负向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针对现有研究对城市地区熟人社会研究较少的现状,本文以问卷调研方式对K市P区4个社区为进行研究,尝试对城市社区熟人社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选取10个因素分析其对社区人际关系网络的影响。4个社区的X1指标(居民熟悉度)平均得分为4.0027分,说明4个社区成员间熟悉程度较高,可以判定4个社区为熟人社会。
一、各影响因素与社区人际关系网络的相关关系
**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利用SPSS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整理如表1。表1简明表示了10个影响因素与城市社区人际关系网络的三个维度的相关关系,Y1主要与X2,X8,X10显著相关;Y2也主要与X2,X8,X10影响;Y3则与X4,X5,X6,X7,X9,X10共6个因素显著相关。
二、各因素与社区人际关系网络的因果关系
相关分析不能回答各因素如何影响城市社区人际关系网络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根据相关关系,对社区人际关系网络的各个维度进行回归分析。整理得出三个回归模型,分别如下:
模型1:Y1(社区人际关系网络权重)=0.384*X2(社区内部交往意愿强度)+0.540*X8(闲暇时间社区户外活动强度)-0.017*X10(社区社会资本存量水平)
模型2:Y2(朋友关系权重)= 0.490*X2(社区内部交往意愿强度)+0.524*X8(闲暇时间社区户外活动强度)- 0.025*X10(社区社会资本存量水平)
模型3:Y3(社区人际关系和谐度)=-0.208*X4(人际交往理性程度)+0.120*X5(同职业交往倾向)-0.061*X6(同龄交往倾向)-0.108*X7(时间)-0.092*X9(公共空间拥挤程度)+0.579*X10(社区社会资本存量水平)
模型1和模型2的模型的拟合度分别为70.9%,84.3%(Adj.R-sq分别为0.709和0.843),有较强的解释力,模型3的拟合度为24.8%。
就模型1来看,X2对社区人际关系权重有较大正向影响,在长期的社会交往过程中,居民的交往意愿转变为居民的实际行动,Y1值也越大;X8对Y1有显著正向影响的事实表明,居民闲暇时的户外活动选择在社区内度过,能够有效的促进社区内部人际关系网络的形成。
就模型2来看,X2和X8对Y2影响性显著,且均为正向影响,而X10影响性极小;其中X2变量的影响强度达到了49.0%(Beta值为0.490)。即交往意愿越强烈,朋友关系越容易形成。X8变量对朋友关系的形成影响强度达到了52.4%,表明闲暇时间更多的选择在社区内活动,能够促进朋友关系的形成。
就模型3来看,拟合度为24.8%,解释力略显不足,但该模型在以下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首先,人际交往理性程度模型系数为负值,说明在作为熟人社会的城市社区内部,交往过程中過度的理性可能会对社区内的人际关系形成负向影响;其次,在交往过程中,交往时间过长也可能会对社区内的人际关系形成负向影响,出现“交往疲惫”现象;最后,社区社会资本存量水平对社区人际关系网络正向影响,强度达到了57.9%,是最有可能对社区人际关系网络和谐度产生促进作用的一个因素。
三、结论及建议
由上文分析可知,X2、X8对社区的人际关系网络的形成(Y1)和优化(Y2、Y3)有极为显著的正向影响。而X4、X7则可能对社区人际关系和谐型造成负向影响。那如何促进有利因素的形成?如何预防可能的不利因素的负面影响?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刺激居民产生更强交往意愿
笔者以为,居委会应该成为社区内拥有能够公平调解人际关系纠纷的公正机构,利用其良好的群众基础,发挥矛盾调解的作用,以此刺激居民的交往意愿;此外,应加强社区精神文化建设,鼓励文明交往行为。通过鼓励,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社区居民良好的交往习惯,改善社区人际交往环境,刺激人们的交往意愿。鼓励方式既可以采用较为明显的物质利益奖励,也可以进行道德模范评价等精神鼓励,不仅形成正向教育作用,也能使居民从实际交往活动中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
(二)增加社区对居民户外活动吸引力
空间本身吸引力影响着居民的选择。因而,打造社区空间的多元性,能够减弱居民户外活动过程中的审美疲劳,从而增加居民在社区内进行户外活动的意愿。具体而言,林地、草地、球场、图书室、棋牌室等公共空间建设能够使社区空间形成多样性。空间内还应设有座椅,以增加居民停留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社区应该保持清洁的卫生,及时处理垃圾,改进卫生。
(三)降低人际交往理性程度、交往时间的可能的负向影响
感性是抑制过度理性的关键所在,可以通过对社区交往环境的塑造来影响居民交往感性。优美、舒适的环境,减少了环境对人的威胁,使人暂时忘记经济人理性,回归到社会人的身份;交往时间较长可能会出现“交往疲惫”现象。由于交往时间是一个客观因素,较难人为改变,社区能有所作为的时机在于“事后”,即通过社区工作对“交往疲惫”现象进行矫正。
(四)培育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的培育关键在于各个维度培育。在社区参与维度方面,社区应该举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满足居民多方面的需求;在归属感维度方面,社区应加强社区意识形态建设,包括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耻辱观、社区环境文明建设等;在社区合作维度方面,需要增加更多的合作机会,包括增进居民与居民、居民与政府、居民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机会;社区共享和社区互助维度方面,可以进行物质或精神奖励,或举办特殊活动等形式刺激、吸引社区居民进行互助、共享;在社区信任维度方面,应通过网络建立起灵敏的信息收集与传递机制,收集社区居民对居委会、街道办工作的意见,改进不足以提升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度。
通讯作者:李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K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