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经典语录,养生金言,健康之道!

2022-12-30 11:56: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华佗经典语录,养生金言,健康之道!》,欢迎阅读!
华佗,金言,语录,养生,经典
华佗经典语录,养生金言,健康之道!

寄语: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名旉,字元化,汉末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一、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出自《魏书·方技传》【译文】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疲惫罢了。

二、天地顺则人气泰,天地逆则人气否。

出自《华氏中藏经卷上·人法于天地论》【译文】如果天地运行有条理,那么人气就会安定平和。如果天地逆条理而运行,那么人气就会不顺。

三、知人者有验于天,知天者必有验于人。

出自《华氏中藏经卷上·人法于天地论》【译文】了解人可以从天象那里得到验证,了解天象可以从人那里得到验证。

四、天者,阳之宗;地者,阴之属。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天地之间,阴阳辅佐者,人也。得其阳者生,得其阴者死。

出自《华氏中藏经卷上·阴阳大要调神论》【译文】天是阳气的祖宗。地是阴气的归属。阳是生长的本源。阴是死亡的根基。在天地之间,阴阳相互辅佐调和的,是人啊。人取得天地之阳气的就生,取得天地之阴气的就死。

五、阳候多语,阴症无声,多语者易济,无声者难荣,阳病则旦静,阴病则夜宁。 出自《华氏中藏经卷上·阴阳大要调神论》【译文】阳过盛的病症就会话多,阴过盛的病症就寡语。多语的容易救治,寡语的难复荣;阳过盛的病症就要白天安静,阴过盛的病症就要夜晚安宁。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六、天地有阴阳五行,人有血脉五脏。

出自《华氏中藏经卷上·生成论》【译文】天地之间有阴阳和五行,人有血脉和五脏六腑。

七、阳厥之脉,举按有力者生,绝者死。

出自《华氏中藏经卷上·阳厥论》【译文】阳偏盛之病的脉象,轻按和重按都有力的可以生,脉象完全没有了的就快死了。

八、人之寒热往来者,其病何也?此乃阴阳相胜也。阳不足则先寒后热,阴不足则先热后寒。

出自《华氏中藏经卷上·寒热论》【译文】人时冷时热,会得什么病呢?这是阴阳互克的病症。阳不足就会先冷后热,阴不足就会先热后冷。

九、天地者,人之父母也;阴阳者,人之根本也。未有不从天地阴阳者也。 出自《华氏中藏经卷上·寒热论》【译文】天地,是人的父母。阴阳,是人的根本。没有不顺从天地和阴阳的人。

十、脉者,乃气血之先也。气血盛,则脉盛;气血衰,则脉衰;气血热,则脉数;气血寒,则脉迟;气血微,则脉弱,气血平,则脉缓。

出自《华氏中藏经卷上·脉要论》【译文】脉,是气血的开始。气血旺盛,脉就盛。气血衰败,脉就弱衰;气血热,脉象就稠密。气血冷,脉就慢;气血微弱,脉就弱;气血平和,脉就平缓。

其他养生语录:

1.饥饱无度则伤脾,思虑过度则伤心,色欲过度则伤肾,起居过常则伤肝,喜怒悲愁过度则伤肺。《中藏经》

2.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不虚不实,以经调之,此乃良医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8r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