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中学生的“三观”教育》,欢迎阅读!
![三观,中学生,教育](/static/wddqxz/img/rand/big_100.jpg)
浅谈中学生的“三观”教育
摘要:我们如何看待自然界?如何看待人生?这些都涉及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能否正确地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是我们国家倍受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深化时期,文化多元化的冲撞与交融的环境下,加强中学生的三观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在政治教学中引导中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健康人生观、正确价值观,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增强道德情感,是中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高度概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旗帜鲜明地指出了我们必须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首次以“荣”与“耻”相对照的方式在是非、善恶和美丑之间划出了泾渭分明的界线,为加强当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树立了新的道德标杆。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和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在人们的思想体系和观念形态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要重视学校教育和中学生的自觉学习,学校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教之耻为先”,必须发挥学校在荣辱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应重视中学生的自觉学习,自觉学习是中学生自我养成教育的基础,是提高中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让中学生亲自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八荣八耻”的时代价值,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去感悟“八荣八耻”的重要意义,以此促进他们塑造美好的人生理想,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认清社会发展规律,找准自己在社会发展中的位置,更好地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态度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观点。人生观反映每个人对于人生价值的认识和人生的根本态度,中学阶段既是青少年形成和确立人生观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思想最迷惘的关键阶段。随着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成熟,他们开始思索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人怎样生活才有意义等一系列问题。
价值观是人们在处理普遍性价值问题上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它是人们据以判别好坏的标准。客体价值的有无、值得追求与否、作出肯定或否定选择的理由等,都依赖于主体所具有的价值标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是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符合人民最大利益为根本价值标准的正确价值观。
然而,由于我国当前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和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部分中学生的三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
中学生大多数赞成或接受共产主义理想,但也有的人内心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渺茫的。他们大多数虽然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但往往又未将其完全付诸实践。在实现人生追求中,一些人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等价交换而不愿付出爱心。 部分中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这都使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一些中学生的心目
中发生动摇,使中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困惑和焦虑。 二、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
当代中学生大多数赞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国家、为集体作出贡献,赞同以集体主义为价值观的核心。但目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也颇有市场,由于个人主义、利已主义的膨胀,而导致了集体主义观念的淡化。一些中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他们选择个人主义为自己立身行事的准则,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之上。一些人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不关心国家大事,缺乏社会责任感。 三、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带来了经济高速发展和市场繁荣,出现了高收入阶层,不少暴发者以高消费为荣,大肆挥霍,一掷千金,加之少数舆论媒介的渲染和不正确引导,造成社会心态的躁动和失衡,中学生们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也受此冲击和影响,少数中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他们把高消费看作是一种派头、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少数同学追求高消费必然影响到其他同学的消费心理,这都直接导致了中学生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蔓延。为追求高消费,一些人千方百计去挣钱,而不安心学习,有的人甚至走上堕落犯罪的道路。
得失一朝,荣辱千载。中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做到知荣明耻、知行合一,切实加强中学生的“三观”教育,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自觉把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守法纪、艰苦奋斗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和行动指南,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纯粹的、有道德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8b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