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理论经验-早期教育的误区、原因及对策——最新教育文献

2023-01-11 12:0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育儿理论经验-早期教育的误区、原因及对策——最新教育文献》,欢迎阅读!
早期教育,育儿,误区,对策,文献
早期教育的误区、原因及对策——最新教育文献

早期教育的误区、原因及对策——最新教育文献





早期教育的误区、原因及对策

一,中国当前学前教育的误区

当前社会对早期教育存在诸多误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早期教育决定论盛行。在早教领域,最流行的说法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缺乏良知的所谓专家不负责任地宣传,最新脑科学研究表明等术语夸大高等教育和高级智力开发的作用,甚至将早期教育提高到决定孩子一生的高度。

2.本末倒置。研究表明,3-6岁是塑造孩子性格最重要的阶段,孩子性格、理想、生活方式的85%90%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但目前的早期教育看不到这一点,只注重智力因素的发展,而忽略了对孩子影响深远的人格、情感、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片面理解少年凝聚力的概念,把处于成长期的孩子的教育等同于应试的知识训练和掠夺性的智力开发,导致幼儿园的小学化。

3.力求完美,过度教育。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果家长坚持给正常孩子定一个超常的标准,结果只能等于拔苗助长。但大多数父母并不或者不想看到这一点,而是对孩子寄予无限的希望和极大的信任。

1




早期教育的误区、原因及对策——最新教育文献



二、误解的原因

1.传统的考试制度导致人才标准的简单化。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及其下的考试度导致了人才选拔的纵向,人才选拔的横向。在这种情况下,升学的指挥棒依然起着压倒性的引导作用,高分依然是现实教育的主要目标。但在中国,期望所有学校的办学质量、师资条件、教学设备、学校环境都达到高质量水平是不现实的。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导致了优质名校的稀缺,从而催生了高等教育之风。

2.父母的从众心理导致孩子有责任心有希望。出于传统,大多数中国父母故意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这与西方教育强调孩子自身的个性发展有很大不同。喜欢用孩子的成绩为自己的面子争光,是中国父母的坏习惯这样一来,中国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是负责任的希望的,父母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强加给孩子,尤其是那些事业有成、容易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孩子、规划未来的父母。其中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孩子自身的人格和权利。

3.营利性组织的行为导致宣传不科学。近年来,中国各大城市涌现出各种规模的亲子早教班,许多家长也渴望早教。在这些机构对早教的功利和不科学的宣传中,早教成了适合所有孩子成长的灵丹妙药。

第三,一些治疗对策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8KK.html

相关推荐